阿尔卑斯山区攀登的缘起与发展
现代的登山运动 ,通说认为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欧洲。在1760年,瑞士霍勒斯-本笃·索绪尔博士(Horace-Bénédict de Saussure)为了研究高山植物,出重金悬赏登顶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或提供攀登路线的人,但直到1786年,才由帕卡德的医生和当地采石工人巴尔玛一起登上了勃朗峰。次年8月,经由霍勒斯-本笃·索绪尔亲自率领一支20多人的攀登队,在巴尔玛做嚮导下,攀登队再次登顶勃朗峰,证实了1786年的勃朗峰首攀纪录,而这一事件被视为现代登山运动诞生的开始 。之后在1854年至1865年这段时间,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登山运动飞速发展,在此同时出现了冰斧、岩钉、钉鞋…等技术装备,进而发展出更适合冰雪岩攀登的攀登技术。该期间欧洲攀登者完成阿尔卑斯山地区所有的4000米以下的高峰,以及阿尔卑斯山区20座4000米以上的高峰,包含艾格峰 (Eiger)、大乔拉斯北壁(Grandes Jorasses)。在1865年,当爱德华•温珀等所组成的登山队登上了当时被认为无法登顶的Matterhorn后,阿尔卑斯山区的登山运用达到新的巅峰。而该时期被称为登山运动的阿尔卑斯黄金时期 。
由于阿尔卑斯山地区所有的4000米以下的高峰几乎被攀登完成了。因此,从1865年到1938年时期攀登者开始转往挑战山峰不同登顶的攀登路线,其中最著名就是欧洲三大北壁,欧洲人花了70多年的时间,牺牲了许多攀登者的生命,最后才完成这三大北壁攀登。这三大北壁分别是,艾格峰北壁 (Eiger north face)、大乔拉斯北壁(Grandes Jorasses north face)、马特洪北壁(Matterhorn northFace),最后被完成的北壁路线就是恶名昭彰,有“杀人墙”之称的艾格峰北壁。该峰是由来自德国及奥地利的安德雷尔·黑克马耶和海因里希·哈勒于1938年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攀登者运用当时极其罕见且昂贵的12齿冰爪,并借助冰爪极佳的功效,使得攀登者面对陡峭的冰雪壁或者是岩壁能更加的得心应手,也因此助他们最终完攀艾格北壁 。
19世纪末,以阿尔卑斯山为中心的登山运动也开始向全球各山区发展。其中有一群人进入亚洲高山区,最初人们的目光集中在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山区那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由于这些8000米级的山峰山体庞大,海拔极高,实在不易运用阿尔卑斯式攀登方式一次完成攀登,致使阿尔卑斯式攀登方式在这裡初步不被使用。直到1975年,由Reinhold Messner以阿尔卑斯攀登模式在迦舒布鲁姆I峰西北壁开闢出一条新路线,进而开创了8000米山峰阿尔卑斯攀登的新纪元。Reinhold Messner并在1776年美国登山年史AAJ的报告中,将完攀的方式描述为“ Alpine Style ”。由于Reinhold Messner创举,致使许多攀登者转往开始在庞大山体8000米级的山峰中,找寻其它可能攀登的登顶路线,并开始尝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路线攀登这些8000米的山峰。
到了1994年3月,国际登联UIAA公报与Club Alpino Italiano(CAI)根据山峰相对于周围地面的高度、独特性与登山历史等因素,将阿尔卑斯山区超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128座山峰,区分出82座阿尔卑斯山主峰和46座卫峰 ,而这项的报告一出,吸引许多顶尖攀登者再次回归到阿尔卑斯山区攀登,而这次要挑战是以最快的速度连续攀登这82座山峰。而这项纪录最先完成的攀登者是Miha Valic,他于2006年末至2007年春季,首先连续完成了82座山峰的攀登,不过山峰与山峰之间是运用动力机具来移动。但很快地在2008年的夏季,义大利的Frano Nicolini和Diego Giovannini在不借助机械动力下,在60天内就完成82峰连登。之后在阿尔卑斯黄金年代满150周年之际的2015年,人称瑞士攀登机器人的Ueli Steck再次尝试82峰连登,虽然用62天才完成这项壮举,但由于这些攀登纪录与壮举,使得阿尔卑斯山区攀登风潮又再一次成为了登山运动界所关注的焦点 。
提到阿尔卑斯山区攀登,必然需要顺带介绍「阿尔卑斯攀登(Alpine Style)」,到底是何种攀登方式或风格呢?笔者收集的许多相关的资料,并由以下几个面向来说明:
一、攀登人数:
通常攀登运用阿尔卑斯攀者的队伍,人数甚少,一般是由2位队员所组成的绳队来进行攀登,最多不超过3或4位,当然最少也可以1人来独攀,譬如Ueli Steck独攀1800M米Eiger North face,并仅使用2小22分就完成 ,或Dani Arnol独攀1280米Matterhorn North Face并在1小时46分就完成 ,但这真的是极少攀登者可以完成的,笔者认为这属于「极限阿尔卑斯攀登(Extreme Alpine Climbing)」的范畴。
二、装备与物资的安排
采用阿尔卑斯攀登的登山者,中途原则是不会再进行物资与装备补给,以避免藉由他人的补给而影响完成攀登路线的公平与自主性,所以攀登者会精算攀登所需要的装备与食材,并尽量将所有物品与装备轻量化,而全部均由攀登者自行背负,如Ueli Steck在2015年尝试连攀阿尔卑斯82峰时,其攀登过程中所携带的技术装备,仅有20至30米的5.5MM动力绳、25升背包、一个冰螺丝、2个快扣、一个保护装备等相关装备 ,所有的装备真的精简到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三、不架设固定绳索
在攀登路径的上,攀登者或跟攀者原则都不会使用其它登山者已架设好的固定绳索来通过危险地形,以避免有依靠他人的能力完成这一条路线的嫌疑。攀登的过程,由于只有2或3个人,所以攀登过程以绳队方式进行,过程中若路线难度许可将会大量运用running belay 的方式移动,全部均由攀登者自主来完成架设与攀登,以强调攀登过程的公平性。
四、 高度适应方式
相较于攀登8000米巨峰,在同一条攀登路线运用来回上升与下降的攀登适应模式,也非阿尔卑斯攀登者所採用,一般他们高度适应会在攀登前于别座山峰或在攀登目标山峰的附近山区完成,譬如古奇志攀登四姑娘么妹峰时,事前他们攀登队在四姑娘山区分阶段性的进行高度适应方式,前后共待了17日约两个多星期,并分成了三个部分,来完成高度适应。
五、攀登速度
人数、装备精简化、不架设固定绳索及running belay的行进方式,其目的是要有效提高攀登队伍的速度,而且通常是一鼓作气爬上山顶,若是不能立即登顶,原则上就会折返,所以运用最快速的方式完攀这一条登顶路线可以说是阿尔卑斯攀登最显明的特色。
六、技术攀登路线
就上开几项说明外,阿尔卑斯攀登(Alpine Style)应该被归类于严谨的登山运动范畴中,即攀登者必须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攀登被登山界所认定技术山峰,结合技术装备并运用技术攀登的综合技巧,所进行的攀登模式。 综合上开的个个面向所述,一般登山界都认为阿尔卑斯式攀登风格和精髓即是公平、自主和快速。也无怪乎Reinhold Messner会说:「阿尔卑斯式攀登是最能代表登山运动精髓的形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