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看到有家长带小孩登山,也有许多驴友回应不赞成儿童爬山的看法,个人认为,家长带小孩从事户外活动值得鼓励,优点自不在话下,但是攀爬超过海拔2500米的高山,实在需要谨慎。
任何活动都有风险,高山的风险不外失温、高山症与受伤,成年人或者是小孩,都有相同的风险,失温或者受伤可由装备与妥善规划预防,高山症也可以用药物预防,但是小孩攀登高山,在高山症的预防则不容易,原因包含:
1.小孩的用药与成人不同。
小孩的体重不到成人的一半,体重30公斤以下的用药剂量与成人不同,例如丹木斯是普遍被引用在登山预防的药,但是丹木斯是否适合小孩使用?家长是否知道该使用多少剂量?折半大小?粉状或粒状?如果给小孩吃半颗间隔多久再次用药?其实,一旦出现高山症的迹象,家长是绝对不可以在未经专业医师处方就给小孩使用药品。
2.发育阶段的小孩是否适合身处低氧环境。
小孩的身心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在平地住习惯的人,即使是成人到了高山,都可能出现环境适应问题,遑论小孩,小孩在高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小孩的成长是全身性的,外显在身高体型,但是看不到的地方包含脑部、心智等,高海拔地区的环境氧气较平地稀薄,缺氧环境是否会对于孩童生理发展,造成永久的影响,目前医学研究数量不足,并没有定论。小孩脑部发育在缺氧的环境是否也会造成影响?我们也不知道,但是父母至少不会因为今天登山发生小孩不适(也许到下山都还不知道,因为小孩没有表达出来),而在若干年后发现他们某方面成长上发展较慢而造成心中遗憾。
3.小孩的语言能力是否足以表达身体的状况。
高山出现身体不适,成年人可能都无法确认是否发生高山症,为人父母,你们足够了解自己的小孩吗?在登山的过程中儿童出现哭闹不安、嗜睡、胃口不好、原本爱玩耍突然变得安分。当父母的千万别认为小孩走累了,他们应该都可能已经发生高山症,此时最好的治疗就是立即下撤。如果登山行程需要高海拔地区过夜,人体在睡眠时,血液中的含氧量会降低,高山症通常也会在夜晚恶化,此时双亲多半好梦正酣。这会让孩子暴露在极大且不确定的风险中。
4.监护人的认知是否能够及于小孩本身。
当高度上升到2500米以上,气温是最明显的变化,父母让小孩做好保暖外,最容易忽略的反而是头部的保暖。孩子随父母登山,许多时候都是由父母决定,没机会说「不」;累了想休息,想睡觉,想吃点东西,觉得身体不舒服,不冷爸妈还要我穿很多,有点喘等等,父母亲真的够专业到都能面面俱到吗?小孩也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父母决定继续攀爬时,是否足够了解儿童已经要面对的风险。
我是赞成家长带小孩接近自然,享受参加户外活动,如果真的想让小孩体验高山,建议尽量选择当日往返、接近公路容易撤退的高山,绝对要避免让儿童使用药物来预防高山症状。
建议家长如果要带小孩到高海拔的山区,尽可能先从郊山开始练习,或缓慢上升让孩子适应高度才是愉悦高山赏景、又可以兼顾安全做法。
祝福大家登山愉快!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