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我跟史黛西成功登上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顶峰,海拔高度5,895米。这篇便是关于我们七天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经验。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最高点为 5,895米,故有非洲屋脊之称。乞力马扎罗山为世界著名高峰中唯一无需特殊登山装备与经验,便可一路『走』上顶峰的山。然而有兴趣的朋友们万万不可因此而低估将近六千米的高海拔所带来的风险。根据国家公园统计数据,成功登顶乌呼鲁峰的机率为45%左右。我们也曾听说有登山客自豪于自己已上过珠峰(又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所以因而认为登上乞力马扎罗山是一项简单小任务而疏忽了应有的谨慎态度而登顶失败。
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有六条路线,分别为马兰谷(Marangu,又称可口可路路线)、龙盖(Rongai)、希拉(Shira)、翁倍(Umbwe)、莱莫绍(Lemosho)与马切姆(Machame,又称威士忌路线)。其中马切姆路线为风景最好但较陡峭;龙盖路线从乞力马扎罗的北面上山,听说较容易但景色也较差;而最受欢迎的马兰谷路线,一路有山屋可睡无需帐篷,却也因为一开始难度低,缺乏海拔高度适应时间,导致登顶的成功机率为所有路线中最低。我们审慎评估后,最后选择的七天的马切姆路线(也有人选择六天),让我们有多一点时间适应高度,以降低高山症的风险以及增加上顶峰的机率。
出发之前
当我们还在卢安达时,我跟家人说我计划要在坦尚尼亚爬乞力马扎罗。然而家人们的反应只有注意安全以及找一家可靠的公司等等,并未有太过惊讶的反应。我猜大概家人们也都很习惯我常做一些疯狂的事吧?!
出发前两天 - 装备检查
出发两天前,登山公司派了向导到我们旅馆进行装备检查,以了解我们已有哪些还缺哪些,缺少的部分可跟公司付费或免费租用。
出发前一天 - 把所需费用搞定
坦白说攀登乞力马扎罗并不便宜,两人七天下来,花掉了我们旅费的好大一部分。根据过去11 个月的经验,这个七天便花掉的登山费用足以支持我们的背包环球旅行好几个月呀!不过后来想想,都将近一年来到山脚下,登上乞力马扎罗顶峰又是两个人的共同梦想,就心一狠花下去吧。
在阿鲁沙(Arusha)跟莫希镇(Moshi)的登山公司基本上都是以美金计价的,然后要求以当地货币坦尚尼亚先令(TZS)付款当然也是可以。当然啦,若是不在意刷卡手续费5%以及海外刷卡另计的货币转换费 2-3%,直接刷卡当然也是可行的。可是当我们一计算总共7%的额外海外刷卡费,我们还是决定好好利用一下手中的海外提款零费用的提款卡。然而这表示我们得提领并以现金支付所有费用,这衍伸出几个困难点:我们得先计算所有费用,包含登山结束后给的小费,以及如何解决每日可提领额度上限的问题,还有找出在莫希镇上不收额外跨行提领费用的 ATM,最后是拟定提款计划,能在最短时间之内将所需金额提领完毕,然后迅速交到登山公司手中,毕竟一大笔现金在身上也是一种风险。以上这些,我们花了几天时间研究计划,在出发前一天早上执行计划。
第一天:莫希镇(Moshi) - 马切姆路线入口处 (Machame Gate,海拔 1,743 米) - 马切姆营地 (Machame Camp,海拔 2,835 米)
出发当天天气晴。希望接下来七天也会是这样的好天气,毕竟当我们一切就绪准备上山也已经三月底了,已是雨季的开始。祝我们好运!
队友们正将我们接下来七天所需物品装上车。而我们两人攀登乞力马扎罗七天,不含我们还需要一个10人团队跟着上山!
在马切姆路线入口处,每一个跟着上山的挑夫的行李都得过磅秤,确保行李总重不超过规定的20公斤上限。
从入口处至马切姆营地的地貌为雨林,故天气型态为潮湿容易下雨,因此雨具是必备的。
第一天我们从入口处的 1,743 米爬升至 2,835 米的马切姆营地,花了我们约6小时。 当我们一行四人(我、史黛西以及两外向导)抵达营地时,帐篷都已经搭好了,而随队厨师也已经开始料理晚餐了。
第二天:马切姆营地 (海拔2,835 米) - 希拉营地 (Shira Cave Camp,海拔3,750 米)
这天我们继续往上推进至海拔3,750米希拉营地。这天还算是轻松的一天,花了约 5 小时。
由于海拔高度的提升,地貌景观从前一天的雨林变成了以藓、草本、矮小灌木为主的高山沼地(Moorland,分布于海拔2,800 - 4,000米)。
从乞力马扎罗的马切姆登山路线看到的梅鲁火山(Mount Meru,海拔 4,562 米)
乞力马扎罗的马切姆登山路线
Senecio Kilimanjari 是分布于乞力马扎罗高山沼地的特有代表性植物,这还是我头一次见到这种长得既像凤梨又像冰泣淋的树呢!
大浓雾的希拉营地
希拉营地又称希拉洞穴营地,顾名思义,营地附近肯定有个洞穴。在该洞穴被国家公园禁止使用前,一直是带登山客上山的嚮导以及支援团队成员睡觉的地方,而登山客们则睡在不远处的营地帐篷裡。支援团队成员没有帐篷睡袋,于是只好砍树生火取暖对抗夜晚寒风。后国家公园因为安全(落石)以及环境保育(砍树)两大因素,决定禁止洞穴使用。
希拉营地的夕阳
夜幕低垂的希拉营地。这里因为海拔高度高,一旦太阳西下,气温立马骤降,所以想顶着低温拍照除非毅力或耐寒力惊人,不然还真不是简单事一件。照片左上角的点点灯火是乞力马扎罗山脚下村落城镇的灯光。
第三天:希拉营地(Shira Cave Camp,海拔 3,750 米) - 熔岩塔 (Lava Tower,海拔 4,600 米) - 巴兰卡谷营地(Barranco Camp,海拔 3,900 米)
希拉营地的清晨破晓时分最美
第三天的预定路线为,自希拉营地出发后,先爬升到位于海拔 4,600 米的熔岩塔,再降到海拔 3,900 米的巴兰卡谷营地。这样的『走高睡低』可有效帮助登山客适应高度。这样的路线行程,我们约花了 8 小时才完成,其中包含 30 分钟在熔岩塔午餐。
自希拉营地与熔岩塔间的马切姆路线看乞力马扎罗奇柏火山西南侧
乞力马扎罗的白领乌鸦
生活在乞力马扎罗高海拔地区的的花鼠,其特徵为背部的四条黑纹。
熔岩塔180度全景
分布于乞力马扎罗高山沼地的 Lobelia Deckenii也是一种代表性植物
巴兰卡谷营地附近的巨大 Dendrosenecio Kilimanjari,其叶片干枯后不会掉落,而是附着围绕着主枝干,形成厚实的枯叶裙,变成类似毛衣的保暖层,以应付海拔 4,000 米的极端气候。
早在我们抵达巴兰卡谷营地前,我们的支援部队(厨师以及挑夫)不知早已抵达多久。一如往常帐篷都搭好了,还特别唱歌跳舞恭喜我们完成今天的挑战。
我去拜访时大厨 Sadick 正在油炸我们的晚餐
第四天:巴兰卡谷营地(海拔 3,900 米) - 卡兰加营地 (Karanga Camp,海拔 3,995 米)
第四天貌似最困难的是营地正前方的巴兰卡牆(Barranco Wall),一面直挺挺 90 度立在那儿,看到腿都软了。不巧地上巴兰卡墙是这是唯一通往下一个营地的路,上吧。
挑夫们迅速拔营装袋上头上肩,开始爬巴兰卡墙。东西虽重,可他们还是比我跟史黛西爬得快。
我们花了 90 分钟从营地爬上巴兰卡墙顶,其实也没想像中困难,只是『看起来难』而已。基本上就照着嚮导们的脚步一步步往上,终究是会到的。
巴兰卡墙顶的景色
巴兰卡墙与卡兰加营地间的马切姆登山路线
挑夫们头顶肩扛着重物迅速地超越我们,继续朝卡兰加营地前进。有时候甚至还用跑的,都不知道他们的神力是吃啥得来的。
在卡兰加营地再一次以唱歌跳舞来庆祝一天的结束,这也表示我们又顺利地朝顶峰又迈进的一步。
卡兰加营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营地,因为只有选择七天行程的登山客会在此扎营住一晚,选择六天的则短暂在此停留吃个午餐,就继续推进前往下一个约 3 小时远的基地营。
因为我们不赶行程选择了七天的路线,所以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在卡兰加营地休息以及欣赏傍晚的景色。
第五天:卡兰加营地(Karanga Camp,海拔 3,995 米) - 巴拉夫基地营(Barafu Base Camp,海拔 4,675 米)
这天对我们而言容易不困难,仅有短短的 3 小时与 3 公里要走,便可从位于海拔 3,995 米卡兰加营地上到海拔 4,675 米巴拉夫营地。不过话虽如此,同样的一天对于支援团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巴拉夫营地没有水,所以接下来三十几小时所需用水,得靠人力从前一个营地卡兰加运上去。
一如往常,我们 6:30am 起床,弄好出发上路约 8am,而我们 11am 左右便抵达巴拉夫营地,也就是所谓的基地营、冲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因为我们选择七天的行程,故从抵达营地到当天半夜 11 点起床淮备冲顶的十二个小时,都是休息时间。而选择六天行程的登山客们,则会提前一天于下午三四点左右抵达这路,然后休息个七到八小时,便冲顶去了。
破晓时分卡兰加营地,照片中右方的是海拔 4,562 米的梅鲁火山。
清晨在我们卡兰加营地帐篷旁唱歌的 Alpine Chat(鸟)
清晨的卡兰加营地很冷,所以我们决定把『餐厅帐篷』的门打开,让温暖阳光直接照进来,这才让整个人暖起来吃早餐。另外直得一提的是,这顶特别的餐厅帐篷以及里头的桌椅都是专为登山客人背上山的,而团队的工作人员则一般是窝在自己的小帐篷里吃,或是外头随处找个石头坐着吃。
如往常,我跟史黛西早餐后便跟着向导出发上路,留下后勤团队将营地拔起、打包、上路移动到下一个营地。
从卡兰加营地往巴拉夫基地营途中,因为海拔高度关系基本上已经看不到植物了。这儿地貌则被称为『高原寒漠』(Alpine desert)。
巴拉夫基地营,海拔 4,675 米,是冲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选择马切姆、希拉或莱莫绍路线的登山客,最后都会聚集在这里,以此为据点淮备凌晨的冲顶。可想而知登山旺季时,这里会有多热闹,然而我们三月底在哪儿时,是雨季的开端也是淡季,人不多。
第六天:冲顶
每一天的晚餐后,两位向导都会来跟我们讲解隔天的行程计划,当然冲顶的其一晚也不例外。只是这回说的内容着重于心理建设与传授一些冲顶小技巧,例如,把明天当成第一天登山,因为我们需要『第一天兴奋的心情』,以及建议我们边爬边想一些让人心情愉快的事情,而非专注于眼前陡峭的坡。于是史黛西转头跟我说,她打算整晚都以想『美食』度过。
我们半夜 11pm 起床,花了三十分钟整装,穿了两双袜子、三件裤子、六件上衣包含外套、一顶毛帽加上防风防水外套的帽子、戴两层手套,最后穿上防水登山鞋,完成。之后跟两位向导喝了杯热茶跟吃了两片饼干,准时凌晨 12 点出发。
自我们抵达巴拉夫基地营后,呼啸的风便一直没停过,这让已经很冷的营地感觉更冷。而到了凌晨,风依然大照样无情地吹,越往高处越冷,甚至可到零下 15 - 20 度,风一吹更冷。这也是为何向导们要我们穿得跟雪人似的。过去几天两位向导已经了解我们的速度,到了冲顶这天,他们刻意再策略性地放慢脚步,跟蜗牛速度差不多,不过这也是冲顶时的最佳速度,因为如此一来,我们不会消耗体力太快,也不用时常顶着刺骨寒风休息兼喘气。时常停下脚步反而容易让人想放弃。
这一路上我的话不多,因为在这五千多米高处步行,稀薄空气让人连喝水都会喘。史黛西则是根本不讲话闷着头一路跟着向导的脚步慢慢往上爬,我虽然不讲话,但偶尔还是转个头欣赏一下从五千多米望下去的夜景,山脚下人们正在睡梦中的城镇依然灯火闪烁以及天空中数以百万计的星星,若说是我见过最美的夜景也不夸张。我们两个都刻意不看手表不问还有多远,只是跟着走,因为知道时间也没意义,只会让人觉得怎么还这么久这么远。因此那个晚上我们失去的时间的概念,只知道无情寒风一直猛吹像刀在刮一般。有几次我都爬到眼睛快闭起来了,被垫后的副向导发现,于是他便开始跟我讲话防止我睡着。神奇吧,我们的向导居然还可以在稀薄空气中聊天… 突然,我注意到东边的地平线有微光,当时心想这该不会是… 日出吧。随着光越来越亮,我的心情也约来越激动,因为这表示我们已经熬过漫漫长夜,更表示距离顶峰不远了。这股内心激动也立即转换成动力,支持着我跟史黛西继续往上爬。
过去十年我们通过旅游看过不少日出,但从 5,500 米的山上看还是头一回,就是『美到掉泪』四个字。
约早上七点左右,我们终于爬上奇柏火山口(Kibo crater rim)抵达海拔 5,685 米的史黛拉点(Stella Point),于是向导们再度让我们小歇片刻三分钟喝水,然后就催促着继续上路,为了是不让我们动起『好累,我不想走了』的念头。向导们说,许多登山客看到史黛拉点的牌子后,就觉得够了不愿意再爬升二百米到最高点乌乎鲁峰,但其实两者距离不远,就只差再坚持个四五十分钟。
上午 7 点 57 分,我们终于拖着双腿来到乞力马扎罗顶的乌乎鲁峰,海拔 5,895 米!当我看到这块牌子出现在不远处时,我哭了。这不仅是因为这是我目前为止做过最困难最需要意志力的事,这也表示我又将实现一个人生的梦想。
奇柏火山口
从奇柏火山口环看到的垂直冰河
马文济峰(Mawenzi,海拔 5,149 米),乞力马扎罗的第二个火山口,也是非洲第三高峰。这照片是当我们完成登顶下山途中拍的。
这个 GPS 高度图显示冲顶当天的海拔高度变化
上午 11 点,我们一行四人顺利返回基地营,算了算我们足足花了 11 个小时来回 10 公里,这还真是这辈子走过最久的 10 公里!之后我们小睡了一小时、吃了午餐、接着打包行李,淮-备-下-山。是的,这一天还没结束,因为我们还得走上 4-5 小时下到 3,100 米的马维卡营地(Mweka Camp)。
第七天:马维卡营地(Lower Mweka Camp,海拔 3,100 米) - 马维卡出口大门(Mweka Gate,海拔 1,640 米) - 莫希镇
最后一天只有短短 10 公里的路要走,3 小时搞定,从马维卡营地下到马维卡出口大门。在出口登记处签名注记几时几分登上顶峰,向导签字后,便会收到一张来自国家公园的官方登顶证明书,之后我们便搭着登山公司派的车,跟着全体队员一起回莫希镇。
『一个团队,一个梦想』我跟史黛西非常感谢整个团队七天下来的指导协助与支持,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完成登上非洲第一高峰的梦想!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