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分类:登山 |热度:4623 ℃

Alpine Climbing、Alpinism或Mountaineering,指的都是登山,只是欧美之间不同的称法,但和我们登山定义有点不同。

国外的登山通常是指登顶过程中会需要一些特别的技术。像我们一般户外登山,是较偏向徒步登山(Hiking)的形式,通常不需要使用到任何攀登技术或器材,如攀岩绳、确保用具、冰镐冰爪等。因此也有人会把欧美此种登山形式称为技术攀登来做区分。

欧美的高山和国内有的地方不太一样,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或是美国太平洋西北的山脉的高山。通常在森林线之上就只剩下石头与雪,有些地方甚至连夏天也是积雪的。要继续攀登到山顶,在途中会遇到冰雪岩混合的多变地形。在基本的体力、户外徒步登山的知识和技术外,还必须具备一些更专门的技术与知识才能帮助你安全的攀登高山。技术攀登需要综合各种不同的攀登形式,基本攀岩技巧、雪地攀登、冰壁攀登、多绳距传统攀登等,简单讲就是对一个登山者能力的综合考验。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看不懂就直接看图,这就叫Alpine climbing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这就叫 Alpine climbing

除了攀岩外,一般人大概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两个类别。事实上,户外登山的途中如果需要攀爬甚至要用到绳索做保护,也可以算是一种简单形式的登山。

海外攀登门槛很高?

以前对海外攀登不了解,一直觉得海外攀登的门槛很高,似乎没有个一两万存款是不可能的。想像中的海外攀登就是那种,在冰天雪地中露营好几周、有背夫帮忙背帐篷、架固定绳,然后似乎一定非要刻苦铭心,才符合海外远征的定义。这种多数人印象中的攀登方式,一般称为喜玛拉雅式攀登。

这几年实际去过美国、欧洲,爬过几座世界知名大山例如:勃朗峰峰(Mont Blanc)、马特洪(Matterhorn)、雷尼尔山(Rainier)、迪纳莉峰(Denali),渐渐发现原来出国爬山其实也没那么困难。像技术攀登这种短天数、完全的靠自己背负所有装备、以最轻最快为原则,只携带最低限度的装备与食物,不依靠他人架设确保装置,一般也称为阿尔卑斯式攀登。以挑战困难路线为目标,而不是以山的高度为最大目标的攀登方式,也是深深吸引我们的原因。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中间那坨就是霞慕尼啦!然后缆车可以直接坐到右边最顶上面有个尖塔那

户外活动爱好者的天堂

在一部攀岩电影Vertical Frontier中提到,世界攀登(climbing)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发展基地,珠峰大本营,不用多说就是高海拔喜马拉雅式攀登的大本营,优胜美地的Camp 4为世界攀岩者的大本营,霞慕尼则为技术攀登、阿尔卑斯式攀登的基地营。

现代登山运动的起源就在法国霞慕尼勃朗峰。从两百多年前第一次有人爬上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后,欧洲就兴起了一阵登山风潮,早期的登山通常是为了调查研究的目的而登山,到了后期慢慢演变到纯粹为了登山而登山。

从车子一开进霞慕尼山谷后,就没有停止过惊讶,户外活动之兴盛让人完全无法想像,是个会让户外爱好者流连忘返的地方。无时无刻只要天气好,就会有人在从事各种你想像得到的户外活动,飞行伞、徒步者、攀岩者、登山者、越野车和越野跑者等等。各式各样背着不同装备的户外者、光鲜亮丽的观光客与简朴的传统小镇,形成强烈对比却又莫名和谐的景象。

在山谷里有许多登山缆车,轻易的就能到达各山区,只要花个小钱,就能坐着缆车轻松从高度1000米的镇上,瞬间到达位在3842米的缆车站。走出缆车站就是终年冰雪的高山,可以雪攀、冰攀甚至是滑雪!不想花钱也能选择走路、骑单车或跑步上山。

对户外爱好者来说,这里完完全全就是天堂!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换个角度从镇上看看离山区有多近,夏天有多少雪!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下缆车站走没多久路边就可以冰攀!

马特洪峰攀登

策马特这个小城镇,大部分去过瑞士旅游的人应该都去过,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尤其是那座耸立的马特洪峰,在镇上不论何时抬头都能看到他那惊人的气势。

而策马特禁止所有公务外的燃油车辆通行,只有电动车能在镇上行驶,以维持环境与安全。因此只能将车停在山下小镇Täsch,换搭登山小火车或当地的接驳车,从还没踏进策马特开始,就发现瑞士人是用多么认真的态度在推行永续观光。

策马特和霞慕尼类似,都是以户外活动著名的小镇。比较不同的是,这裡连夏天都可以在路上看到一堆打扮时髦,不分大人小孩或观光客,手上拿着滑雪板、雪鞋,准备要坐缆车到高山上的夏季滑雪场滑雪的人们。欧洲不只户外活动环境令人羡慕,户外活动的风气之兴盛才是最让人嫉妒的。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瑞士跟法国一样令人莫名生气!

因为早听说了瑞士的高物价,为了节省旅费,我们原本不打算在策马特停留。预计直接上到马特洪峰传统路起攀点的 Hornlihutte,住在无人管理的冬季山屋,隔天一天来回攀登马特洪峰传统路线。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缆车因风太强停驶,不得不留在镇上过一夜,但也因此有时间在镇上当观光客。策马特是个超舒适的小山城,除了太贵以外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隔天天气还是不太好,但因为行程只到山屋就变得很惬意,一路漫步到山屋。中午过后天气转好,趁著日落前先去探了一段路径,希望明日一早摸黑攻顶时能顺利,我们预计清晨4点就起床,为了能够赶在天黑前下山。山屋到马特洪山顶垂直落差有1200米,难度才AD,结果还是花了我们近16小时才回来,晚上九点才回到山屋。整个路线走起来,大约就是跟下品田断崖感觉很像,只是放大了数十倍,而且许多路段可能需要穿着冰爪使用冰镐攀爬。

这次来欧洲,有好几次都爬到天黑,甚至还有一次是在冰河中急迫露宿。以前不太能体会为什么登山圣经都说:登顶只是完成登山行程的一半,安全下山才是最困难的事。那为何大多的登山意外都发生在下山时?登顶后注意力很容易就松懈、体力透支到底注意力降低、天气突然转变等。

第一天在往山屋的途中,有遇到一队瑞士家庭,爸妈带着一位才7岁的小孩,被妈妈用一条绳子绑住,而往山屋的路径后半段全是积雪,甚至还有一些硬冰。途中休息时互相闲聊,看到小孩抱怨着很累,我们不免有些担心,但妈妈反而是骄傲的告诉我们他其实很有经验,已经徒步过好多雪地的路径了,只是有时候会耍赖不想走,需要在休息时给他鼓励。果然在吃过东西后小孩又恢复活力,继续被牵着往山屋前进。

这一幕让我印象非常的深刻,这段路说实话,跟攀爬积雪期的雪山相比,难度差不了多少,甚至我觉得还困难一些。我们与先进国家对户外活动的思维差异太大了,户外活动当然会有风险,但你应该去教导小孩如何面对风险、控制风险,而不是一味的用禁止来防止风险的发生。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被绑着拖上马特洪起攀点山屋的小孩

高山发生意外就禁止入山、封闭,在短时间内看来可能很有效,但长期来说,只是塑造出更多对风险无知的大众。只要想想身边有多少朋友是从小就一直被长辈告知水很危险的,你越被禁止就越不可能去了解水域活动,也因此分不清安全与危险的界线在哪。直到有一天和朋友去海边玩,可能就不小心溺水了。

你今天是自己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能在这里游泳,为什么在那里却不能的原因,你发生危险的机率就越低。做决定的应该是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行做。

独攀勃朗峰

在结束了一个半月多的攀登旅程之后,其他绳伴们纷纷有事提早回国,只剩我一人怎么办?想了又想,虽然这种某某最高峰的传统路线通常很无聊,但都来到阿尔卑斯山脉了,去爬个勃朗峰朝圣也好,且说实话也只有这种简单的路线敢自己独攀。

然后实际攀登过程也真得很无聊,就是在冰雪地上走走走,不需要什么攀登技术就登顶了,值得一提的反而是过程的感想。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勃朗峰的传统路线超无聊,我一路几乎冰镐都挂在腰上只有3个小坡有拿出来用吧,然后就走完了.....

大约在九月之后就进入淡季,通往勃朗峰起攀点的缆车与登山火车都会停驶,因此需要从山下多爬1400多米。这次十月底才来,已经离登山旺季更久了,本来以为应该人会更少,结果整个行程来来去去也只遇到将近十人左右。原来大家都跟我一样,早在镇上下雨的那三天,就持续在关注气象预报,期待着雨停之后的连续大晴天趁机上山,因为通常下过大雪后的连续晴天会让冰雪况冻结成最适合攀登的情况。

也许有人会很好奇法国登山没有什么管制措施吗?是的,完全没有任何管制。坐缆车,当然也可以用走路的,到雪线之上就可以开始冰雪攀登或训练了。山上有高级的山屋提供如民宿一般的住宿、伙食品质,因此大部分的欧洲人都是背个小背包就上山了。没有预约到山屋,或是像我们这种穷苦的背包登山客,也可以选择露宿或扎营,只是就要背负着所有的露营装备与食物。

因为对于登山完全没有任何限制,你可以随时根据最新的天气状况,来做行程上的调整与准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某天在山上遇到一位住在巴黎的法国人,他说只要有空,他几乎每两三个周末就会霞慕尼攀登,坐缆车上山在山屋住一晚,隔天攀爬完再坐缆车下山回家。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法国对于登山活动没有任何管制,像这条经典攀登路线最后是爬回到缆车站,没有人觉得这是什么危险或不妥的行为。

如果与被称为瑞士攀登机器的Ueli Steck相比,更是难以想像。他可以早上才坐飞机回瑞士,中午看天气很好,下午就去爬了一趟艾格峰北壁,根本把艾格峰当做后花园一样,一年的攀登量可能差了一百倍以上吧!

国内整体的登山技术来讲,不管是训练的质或量都是远远不及的,这次来欧洲攀登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彻底了解到自己的攀登能力与国外的差异有多巨大。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与欧洲登山家巨大的实力落差

现实总是残酷的,两个月的行程结束,只深切觉得自己可能连跟欧洲一般攀登者的水准,都还有一大段落差存在。造成这巨大差异的主因,大概还是要回到户外环境自由度上吧。

几个亲身经验:在爬完勃朗峰下山途中,远远就看到两个人在前方小坡上,走了十分钟上到了小坡,他们还在那不知干嘛,本来以为是有什么状况。结果其中一个人拉出了一顶飞行伞,之后一阵顺风吹来,他就从旁边的雪坡跳下了。或是攀爬另一座山峰时,遇到几个当地人,登顶后就从远方的山坡滑雪下来,这中间是冰河裂隙、断崖、裸岩地形,嗯。

又或是在南针锋缆车站上,特地挖了一个雪洞给登山客及滑雪客出入到冰河上。在这完全没有任何检查哨或关卡,只有简单一个牌子写着危险,出去后就离开缆车站范围,你必须有专业能力才行。在山顶缆车站最高的观景台上,你正高兴的和远方的大乔拉斯拍照打卡,结果旁边就有一个人穿着飞鼠装,跨越栏杆像自杀一般自由落体的跳下将近三千米深的山谷.....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你要跳飞行伞下山也可以,对!他要去送死是他家的事到底关你还是我屁事?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缆车站特别挖了一个洞给登山客与滑雪客出入,观光客想出去送死也是可以,没人会管你。

嗯,这就是法国,对于户外活动几乎没有任何的管制。

如何穿着厚重的登山鞋攀岩或是使用冰爪冰镐攀岩,这和平常穿攀岩鞋的感觉完全不同,会觉得手脚点都很不牢靠。如何让绳队系统操作更有效率,随便都是五六百甚至一千米以上的路线高度,速度就等于安全。如何在无确保下快速通过暴露又危险的简单冰雪岩地形,如何增加心脏的强度,在陡峭的地形无确保下攀。如何训练小腿与全身的肌耐力,因为一条路线可能光走到起攀点的距离与高度,就超过在在国内爬一天爬山的量了,然后,真正的技术攀登路线才正要开始……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技术攀登最危险的就是落石或落冰,据说要被打过才能成为大大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霞慕尼就是个看照片就会让人莫名生气的地方

声明: 买户外 定位于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提供精心挑选促销户外装备以及促销信息。驴友从户外装备的品牌,价格进行筛选决策,为你节省出宝贵的时间。 买户外为你推荐最好的户外装备品牌、户外用品品牌,告诉户外用品哪个牌子好,是你选择户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参考户外网站。 玩户外,上买户外! 本网站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由于受条件限制,如有未能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或作者不同意该内容在本网站公布,或发现有错误之处,请与本网站联系 (本网站电子邮箱为help@maihuwai.com),我们将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时予以更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点此投稿

0条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姓名 (必填)
邮箱 (必填)
网站

暂时木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