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我知道山难保命是一个大问题,但仍想分享我的自救经验,以此借镜大众,让大家都能开心上山,平安下山。
户外求生打火石镁棒,野外必备的生火利器
曾经体验过半夜暴雨、溪水暴涨且保暖物全湿,体感温度只有5度的状况,当时从水中惊醒时,发现打火机已被溪水冲走。从那天之后,不怕湿的镁棒和三个以上打了防水层藏在背包四处的备用打火机,绝对会成为你未来首选的保命装备之一。虽然刀背也能做刮片,但像这款有齿痕的刮片,较容易上手,也比较能刮出多一些的火花。
失温是头号杀手,寻找火源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温暖方式。无论是生火取暖,或是煮热食暖身,再或是煮一瓶热水烘干装备,都是很好的保暖手段。
救生毯,便宜又轻巧的体温防护罩
失温是在没有受伤情况下,唯一会立即危及生命的症状。这款急救毯非常小且轻便,保温效果显著。
其缺点为一次性耗材,用完即丢,须及时补充,不过价格非常便宜。材质则是完全不透风也不透水的轻薄塑胶,一面金漆,一面银漆,反光面能反射热能。只要一包裹在身上,马上就能感受到体温反射回来,最低限度的保暖,而不会失温。
超轻量防水袋,电子产品和保暖装备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那夜溪水暴涨时,所有装备都入水的那瞬间,登山伙伴火速将身上尚干的保暖羽绒外套放进防水袋中,这决定性的举动,确保了后面几日我们重要的保暖源之一。
通常体积较小的重要物品,我都会利用夹链袋另外再包一层防水层,但事实上,如果可以会希望所有东西都能打上防水层,并且确定防水层有100%做好封口程序和测试。而 Exped 是我用过最轻量,收起来最小的防水袋,再重的行李、再远的路程,都不介意将它带上以备不时之需。
露宿袋,让睡袋加倍温暖又防水
露宿袋最普遍用法是在睡觉时套在睡袋外面,几乎都能增温3-5度,有着能够让防水和保暖加倍的特性,因此许多人也会拿来露宿使用。当我得知MSR E-Bivy重量不到200克,就决定要入手一件。
而遇难后,保暖装备尽乎全湿的情况下,露宿袋虽不如急救毯能反射热能,热气依然会散失,但可以隔绝湿气。只要在湿睡袋和身体中间隔层露宿袋,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保暖。
干燥米饭,没热水也能冷泡60分钟来食用
干燥饭在户外中一直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款商品除了轻量携带方便,也拥有一定程度的美味和营养成分,加上能长期保存,让它也成为防灾食品中重要的一环。
一般的泡法是冲热水泡15分钟后食用,但在遇到山难,唯一的打火机被溪水冲走的当下,好在带了不少的干燥饭,用收集起来的雨水,冷泡60分钟后食用,虽吃着冷食,但食物带来的满满能量不变,仍供应不少体力泉源。
2人轻量帐篷,有防水内帐的温暖帐篷
通常越重的装备,轻量化会更有感,帐篷更是属于普遍较重的装备,拥有四季帐的机能,却只有三季帐的重量,在遇到山难,保暖装备全湿,短期内又没有人工建筑能寻求庇护的情况下,一顶雪地帐能带来的保暖效果,绝对是远远超乎想像。
当时因同行伙伴携带了一顶雪地帐,在里外都湿的情势下,因雪地帐的内帐也防水,所以保暖程度非常高,搭配前述几项救命保暖装备,令我们能野外中仍保持最低限度的安全保暖状态。
自黏弹性绷带,山上每多一分处置,山下就少十天痛苦
曾经因山难导致手肘脱臼,虽伙伴即时协助复位,但没有进行加压固定,后几日的肿胀程度让我瞠目结舌。下山后从医护人员口中得知,若当初有进行加压固定,手肘就不会肿这么大,消肿时间也不会拖这么长,能少点苦痛,而扭伤也是同样道理。
简易急救包中,弹绷一直是被我忽略的项目,直到久病成良医,渐渐学会初步固定加压的重要性,才明白弹绷的用途。弹绷除了携带出门外,需事前做功课,了解使用情境跟方法后,再做患部处置较适宜。
总结
冷静和知识是所有急难状况的良方。无论是待援者还是戒护罹难者的人,唯有冷静才能有效率的运用所学知识,从有限的资源裡发挥最大的效益。
了解每件户外装备背后的原理和特性,先在低风险的环境练习,有更多信心后,再渐进到较危险的地区。将所有技巧与知识都内化,就是替自己保了最好的保险。不论发生什么,切记能活着最重要。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