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搞懂你的户外用品,新手必修的装备课和实用户外装备清单中,我们介绍了登山装备中的「背负」、「行进」、与「服装」三大系统,希望让刚接触登山的新手认识基础的登山装备,并学习依据自己的状况规划。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会介绍五个户外装备系统,不管你是老手还是新手,相信看完之后,都可以让你对装备的认识更完整!
让你下次收装备时信心满满!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以下五个分类:炊事饮水、睡眠、照明、定位通讯、医药,除了「睡眠系统」在单日行程不用特别准备以外,其他每一个类别不管是哪种行程都是必备,千万别嫌麻烦或重就疏于准备喔!再强调一次,登山是风险管理的运动,做好装备的规划,就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每个人的安全,是自己的责任,一起认识以下装备吧!
这边也要再次说明,下面的介绍以「个人装备」为主,团体装备像是无线电、卫星电话、帐篷等,就不会在此列出。另外,我们也不会在详述每一项装备的挑选方式,而是会着重在「为什么你需要带它上山」的逻辑,毕竟挑选又是另外一门学问,这部份就请期待我们未来的文章!
炊事饮水
对大多数没有在山上炊煮的人来说,在野外煮东西好像是複杂又困难的事,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不外乎:「要准备哪些器具」,而随之衍生的是各种器具的种类、挑选、食材的准备、到烹煮的技巧。这一连串的问题,往往让许多人望之却步。虽然现在许多热门过夜路线都可以找协作提供炊煮服务,不见得要自己煮,但长久下来,还是建议大家可以学着自己煮,不仅在安排上比较自由、省钱,还可以体验不同的乐趣喔!有了适当的装备,在山上煮东西,真的没有那么难!
此外,这个分类也包含了不管哪种行程都必备的饮水装备,因此千万不要觉得「我又不煮东西」就跳过!
【炉具】
若以「燃料的种类」来区分,一般比较常见的有气罐炉跟汽化炉,此外还有酒精炉、柴炉等不同种类。在台湾的山上,目前还是以气罐炉为主流,因为价格较低、操作较方便,加上气罐罐取得方便,较适合新手入门。
气罐炉主要可分为「攻顶炉」与「蜘蛛炉」,攻顶炉顾名思义就是适合轻装攻顶用,优点是收纳体积小、重量轻,但因为是直接装在气罐上,因此不适合使用口径过大的锅具,或是承装太重的食材,以免有倾倒的危险。通常适合个人锅使用。
相较之下,俗称的「蜘蛛炉」,因为是另外使用导管将气罐延伸出去,也不会直接装在气罐上,因此它的重心比较低、支撑性较好,炉面跟分焰盘也较大,因此适合用来团炊、或是用较大的锅子也 OK。相对的,它的缺点就是体积较大、重量较重。选择哪一种炉具,就看队伍伙食如何安排了。
从下图可以看得出来,就算是较大的两人锅(1.5 L),蜘蛛炉也能提供足够的支撑。此外,因为重心低、且与气罐罐分离,蜘蛛炉在较不平整的地面上,稳定性也会比攻顶炉要来的好。
比较少看到的汽化炉,使用的是液体燃料(如:去渍油、煤油),优点是燃料便宜、也较无海拔与气温的使用限制,但重量较重、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不建议新手一开始就使用汽化炉。
【打火机】
部分炉具有电子点火器的功能,但在高山上,因为空气较稀薄,所以很有可能会失灵。非常建议一定要携带打火石打火机(防风打火机在高山上常常会无法点起,应该避免),并做好防潮准备。可以的话,最好携带两个,万一其中一个不能用,还有备用的可用。
【气罐罐】
一般常见气罐罐有「卡式气罐罐」及「高山气罐罐」,差异主要在于里面的填充物以及比例,进而影响到适用的的环境与使用的效率。通常气罐罐内填充的成分会包含丙烷、丁烷及异丁烷卡式气罐罐一般以丁烷为主要填充成分,在气温较低时会有燃烧效率不彰的问题。因此,我们建议上山携带高山气罐罐,降低无法使用的风险。
至于上山到底要带多少气罐才够呢?一般而言,一人一餐约消耗 20g 气罐(但是还是要看煮的食材、时间、环境温度等),可以依据要煮几餐来规划携带量。
【正确丢弃气罐罐】用完的气罐罐要怎么处理呢?一种作法是给山上的协作,他们通常会有可以填充的工具,可以重複使用(不建议自行填充,避免发生意外)。如果要丢弃,记得一定要先将气罐罐完全洩气,再用开罐器把气罐罐开一个洞,确保内部压缩空气洩压,才能拿去回收喔!
【锅具】
有了炉头之后,接下来当然要有锅子才能炊煮了。以材质而言,较常见的有铝合金跟钛合金,前者的优点是价格较为便宜,后者则是重量较轻(但也相对较贵)。除非你是非常在意重量的人,否则我们比较建议先从铝锅开始入门,尤其如果你想尝试在山上煮白饭,铝锅会比较容易成功。
除了个人锅以外,有些人还会另外携带煎锅,可以变化的菜色就更多元(煎蛋、煎火腿、炒菜、炒饭都很好用)。
【碗筷餐具】
上山怎能没有吃饭的家伙!如果是自己用个人锅炊煮,通常就不用再另外带碗,但如果是团炊、或是请协作处理伙食,可别忘记要带上自己的碗!此外,也可以另外带一个杯子,有时在山上想泡个茶或咖啡,用杯子喝总是比较方便的。
筷子、汤匙的部分,如果懒得带两种,也可以考虑一体成形的汤叉,可以减轻一些重量。这部份可依个人习惯调整。
【水壶 / 水袋】
关于「水壶 和水袋,哪个比较好」的问题,就跟山上其他问题一样,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使用水壶的好处是可以随时看到目前剩馀的水量,而水袋则是方便在可以不用停下来就可以随时喝水。建议如果要使用水袋、却又担心自己水量控制不好的人,可以将一日的水量分别装于水袋与水壶内,这样的好处是对自己的剩水量可以有较佳的掌握,同时又保留了水袋的便利性。
另外,携带水壶的好处还有以下(只限耐热的水壶):
1. 高山晚上很冷的时候,可以将水壶装满热水,放在睡袋内,让脚比较暖和,可以睡得比较好。
2. 万一鞋子或袜子湿掉的时候,将水壶装满热水,塞进鞋子或袜子内,可以让鞋袜比较快乾。
【保温瓶】
高山行程建议携带,晚上或凌晨较寒冷时,喝适量的热水可以让身体较快温暖起来。此外,若是保温效果好的保温瓶,也可以在早上出发前先装好热水,中午或休息时,可以直接拿来冲泡麦片或茶、咖啡,节省气罐与煮水的时间。
【粮食】
上山炊煮需要的食材,可以先用夹链袋做好分类与打包,会比较好收、好拿。如果对煮的菜单没有把握,我们建议可以先在山下试煮看看,以免想像中的味道跟实际差太多。
关于粮食的规划,包括:菜单、食材保存、携带等,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跟大家分享喔!
【预备粮】
遇紧急状况时,迅速补充热量的粮食,以轻量、高热量为主要考量,最低可维持一天的热量。数量则视行程长短而定,大约五天的行程,需要准备一天的预备粮食。若是较短的天数,可视情形多准备一至二餐。
【行动粮】
行动粮顾名思义,就是行进间停下来休息时可以补充热量的食物,因为登山是长时间、热量消耗大的活动,建议携带高碳水化合物的行动粮,可快速补充热量。而如果是较长天数的纵走行程,也建议可以携带蛋白质类的行动粮,补充肌肉活动所需的营养。
比较常见的行动粮包括:坚果、果干、肉干、巧克力、软糖等,还是以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为主。记得在上山前先做好分装,带足够的量上山就好,以免增加太多重量。此外,可以准备盐糖,适时补充盐分,预防抽筋。
【瑞士军刀或简易小刀】
相信大家都知道瑞士军刀的万用,除了用来切分食材、切水果以外,还有许多其他万用的地方(开瓶、开罐、割绳等等)。也可用简易小刀取代,并选择折叠式的,以节省体积。
【挡风板】(选用)
使用挡风板可以减少气罐的用量,提升炊煮效率。若是在没有厨房的山屋、或是搭帐篷在野外炊煮,则建议携带。如果觉得一般的挡风板太重,网上也有使用铝箔纸自制挡风板的教学,值得大家自行试试看。
睡眠
走了一整天的行程,晚上需要让身体好好的休息,恢复体力。不好的睡眠品质,会影响隔天行走的表现,严重时可能会有安全上的问题,因此可以让自己好好睡一觉的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高海拔因为氧气含量较少,因此许多人可能上山都会有睡不好、或是睡睡醒醒的状况。有些人因为有这样的困扰,会想要藉由安眠药让自己好睡,但这边要特别提醒大家,安眠药有不同的种类,而某些种类可能会影响呼吸的状态与频率,让高山反应恶化。因此,建议在使用前一定要谘询专业医师、并取得医师处方籤后再行服用,以免造成不必的危险。
【睡袋】
怎样的睡袋才够保暖?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取决于行程的季节(冬天?夏天?)、区域(高海拔?中海拔?湿冷?干冷?)、以及个人因素(有多怕冷?)。常见的材质有棉质(不建议)、刷毛、化纤、羽绒,市面上较常见的是羽绒睡袋。
在挑选羽绒睡袋的时候,通常要注意的有以下几个重点:蓬松系数(Fill Power)、表布厚度(单宁数)、填充量;此外,车缝方式、包覆设计都会影响到睡袋的保暖程度,都是在挑选前要做好功课的地方。
有些睡袋会标示「舒适温度」、「耐寒温度」、「极限温度」(用词可能稍有差异),这时候要看的是舒适温度,指的是在这个温度的时候睡起来是舒服、不会冷的保暖能力。
【睡垫】
很多人以为只要有一颗够保暖的睡袋,就不怕会冷,但其实在睡眠系统中,睡垫也是影响会保暖效能很关键的装备。尤其是在野外扎营的情况下,有没有带适合的睡垫,可说是天差地远喔!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睡在地上的时候,地面的温度比我们身体低、通常又较为潮湿,因此这时候就需要地垫来帮助隔离,让我们的体温不会一直流失。这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隔绝地气」的意思。
地垫的种类主要可分为自动充气式、吹气式、泡棉式三种,各有各的优缺点,就看个人喜好以及预算!
最后,睡垫也有用来衡量保暖度的数值——阻绝值(R value) ,指的是阻隔热度的能力,数值越高,阻绝热度的效果越好。
【耳塞、眼罩】
在山上过夜,不管是睡山屋、帐篷,都有可能受到队友或其他山友的影响而导致睡不好,尤其是床位较多的山屋,晚上常常是「交响乐」此起彼落的状态,凌晨因出发时间不同,也有可能被头灯亮光吵醒,因此非常建议可以准备耳塞及眼罩,替自己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睡眠环境。
【枕头】 (选用)
带一个吹气式的枕头上山,可以提高睡眠的舒适度。有些人会用衣服塞在攻顶包或头巾内当作枕头,这也是可以的,端看个人对舒适度的要求。
照明
不管是过夜或是单日行程,照明系统都是一定要准备的装备,就算没有过夜的计划,也要带着以备不时之需喔!
【头灯】
在山上只要天色暗下来之后,一直到隔天的天亮之前,所有的行动都需要用到头灯照明。有时候会在山上看到非常亮的头灯,但其实一般的登山活动,并不需要用到太高亮度的头灯(头灯空重不超过 100g),大约 100 流明左右就足够。而因为山上常会遇到下雨的状况,防水等级则是建议 IPX4 以上较好。
挑选时,可以着重在照明模式(是否可调多段亮度、集光、散光)以及是否有红光设计,比较符合登山时的需求。
红光主要用于夜间,另因光源不刺眼,又能提供能见度光源,比较不会影响到他人,因此适合晚上上厕所、或是清晨起床打包行李时使用,也是一种户外礼仪。闪烁的红光,也可以当作求救、紧急讯号,但不是所有头灯都有闪烁功能,挑选时可以留意。
另外,许多人容易忽略以下两件事:
1. 出门前务必装上电池,检查头灯是否可正常运作。否则到了山上发现不能用,真的是比欲哭无泪还惨啊!
2. 下山后,务必要把电池取出,以免电池漏液导致头灯坏掉,就真的是得不偿失(我们个人的惨痛经验)。
【备用电池】
除了使用中的电池,一定要记得多带一组电池,以免用到一半没电。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多准备一份也是一种风险控管。
定位通讯
在山上,如何知道自己当前位置?传统上,我们会使用地图+指北针,并透过现场的地形判断,来推断自己的位置,并在行进的过程中,反覆做确认与修正。而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现在,还可以通过手机中的登山 APP,以 GPS信号,来得知自己的位置。
【手机】
手机已经是现代人出门的标准配备,但上山前,建议一定要在手机内安装登山用的 APP,并至少了解基本操作、下载前往区域的离线地图,这样在山上万一发生落单、迷路等意外,可以有较高的脱险机率。
登山期间,手机建议开启飞行模式,以降低电力消耗。
【移动电源】
现代人应该几乎没有人会忘记带手机出门,但重点是要确认手机在上山期间都可以保持有电的状态,因此,行动电源已经是现在爬山的必备装备,在上山前要留意移动电源的容量是否足够支持此次行程的天数,也别忘了要充满电!
【指北针】 【地图】 (需要使用知识)
指北针与地图的操作,必须在有相关知识与经验之下,才能真正发挥效果。建议携带,避免手机没电。此外,还可以将行程计划书(包含路线地图)也一併列印出来、或储存在手机里,做为备用的参考资料。
如果只是需要辨识方向的功能,不一定需要指北针,手机内的 APP 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医药 / 求生
登山装备的最后一个分类,攸关意外发生时能否顺利脱困、脱险,因此绝对值得多花一些时间研究、上山多背负这些重量,做好风险控管。
【哨子】
紧急求救、或离队友较远需要呼唤队友时使用。有些背包的胸前扣会有哨子的设计,但要注意的是,最好在山下测试吹出来的声音是否够大、能传的够远,若不如预期,则建议另外购买。
【求生包】
登山期间,若发生预期之外的状况,导致必须在山上紧急过夜,根据 333 原则,应该要优先预防失温的发生。求生包就是为了让没有带够过夜装备的登山客,可以在山上紧急过夜,为了预防失温,而准备的简易求生装备。
基本款求生包的内容物为:救生毯*1、黑色大垃圾袋*2、3mm营绳(3m)*4、电器胶布、小刀、短蜡烛*2、打火石打火机。
【医药包】
医药包的准备,应以「个人用药」、「基础内外伤处理」为准备原则;前者包括个人平常习惯用药、高山症用药(若有需要)、急性处理用药(止痛、止泻药)等,后者则包括简易外伤处理用品(OK绷、纱布、透气胶带等)与内伤处理用品(贴布、药膏等)。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包可以准备一小包的盐巴,除了可以减缓抽筋的状况,还可以用来对付中低海拔常见的蚂蝗。如果发现蚂蝗黏在你身上的时候,千万不要硬拔,只要将一小撮盐巴洒在蚂蝗身上,不用几秒,蚂蝗就会乖乖的从你身上掉下去了。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在山下就应该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有身体不适(如:感冒未痊愈)的状况,应更审慎评估是否上山,若真要上山,更应提前谘询医师的意见,并准备相应药物。
其他
以下是不属于上面分类、但仍是必须带上山的物品,记得在准备的时候也要一并检查!
【个人证件】
身分证件,虽然大部分不见得会用到,但还是要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纸笔】
必要时可记录重要讯息、留下信号等用途。
【卫生纸】
在山上解放时少了它可不行!用过的卫生纸务必要自己带下山,一起当个有知识、有水准的爱山人。
【垃圾袋】
自己的垃圾自己背下山。建议准备 1-2 个塑料袋或垃圾袋,必要时还可当作防水袋使用。
【湿纸巾】(选用)
湿纸巾或是湿式卫生纸,在过夜行程不能洗澡的时候,清洁身体用。
【防晒乳】 (选用)
高山上紫外线较强,必须做好防晒准备,以免晒伤,影响后面的行程。
【拖鞋】 (选用)
在抵达营地时,将登山鞋换成拖鞋,可以让脚丫适度透气、放松。
相信看完这篇的介绍,你对登山装备的组成与准备,已经更有概念了!
跟其他事一样,没有人第一次做就可以上手,登山的准备也是;重要的是,在累积登山经验的过程中,你会逐渐找到自己的登山风格,进而去调整带上山的装备,让自己可以以最舒适、安全的状态完成每一次行程。有太多因素会影响带上山的物品,包括路况、海拔、气候、季节、水源、人数、人员组成等等,时代会改变、装备会进步,不断学习精进,才能持续进步。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