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爬山遇到其他驴友,问他们登山的秘诀,想必大家都很乐意倾囊相授,尤其是资深的驴友,一讲就是滔滔不绝,把自身多年来的经验通通教给你。可是有些流传在山友间的登山秘诀,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是否合适?或是可以如何更进一步强化既有的观念?
今天跟大家分享,从物理治疗来看这些登山秘诀,是对是错?
1.登山前可以做一些暖身动作
运动前大家都很习惯做暖身运动,这是很好的事情,爬山也不例外,登山前应该要做动态暖身,而非静态暖身,所谓的动态暖身就是可以让你的肌肉工作温度上升,提醒肌肉要开始运动了。至于有什么方式呢?推荐路跑选手惯用的马克操,运用高抬腿、高跨脚、小跑步,让身体快速热起来,准备好接下来的庞大运动量。
而所谓的静态暖身,指的就是单纯伸展、拉筋等动作,这些动作会导致肌肉张力下降,登山反而会有疲惫感,身体得花时间告诉肌肉要开始动起来了。静态暖身应该等到抵达山屋,或是登山结束后再进行,才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缓运动后不适。
2.上山要前脚弯曲、后脚打直?
上山无论是爬楼梯或是走在斜坡上,出比较多力的都是前脚,也就是膝盖弯曲的那一只,通过大腿股四头肌的力量带动身体向上。当身体向上后,后脚自然就会打直,所以这个说法并无对错,比较像是一种身体的自然反应。
上山的小技巧:之字走法,一般人爬山习惯直直的朝前方走,可是这样对膝盖压力是最大的。可以通过之字形的走法,在身体自然的转动之间,运用到多个部位的肌肉,包含大腿内收肌群、臀部肌群等,减少股四头肌的压力。
遇到大石头,可以踩周围小石头攀上去,大跨脚上升会造成膝盖庞大压力。
3.上山两阶当一阶跨比较快?
人体运动时会运用到多种身体力量,像是爆发力、肌耐力、离心肌力、离心肌耐力等等,当你追求速度,而把阶梯两阶当一阶跨,你就是在运用你的肌肉爆发力,如果平时没有受过精实的训练,这种走法很快就会疲累,甚至遇到下坡时你会因为双腿无力而容易跌倒。
如果是为了提升登山速度,可以由攀岩训练寻找踩点,平时也可以多爬郊山、中级山训练眼脚协调力,长久下来,上下山速度也会变快,因为你更能知道下一步要踩在哪里,也更知道避开那些会让你滑倒的地形。
4.下坡身体重心压低比较安全?
下坡时因为前脚弯曲,所以人的重心会自然地压低,上半身躯干应该保持笔直,切勿弯曲上半身,因为这样会导致上半身重心往前,万一跌倒就会整个人往前扑,很危险。如果想要下山轻松一点,可以参照前面说的之字形走法,或是侧身下山也可,都是善用多部位肌群的原理。
下山若要避免膝盖承受过多压力,可以善用登山杖,并采用之字形走法。
5.爬山要穿护膝?
想必大家登山都看过不少人会穿戴护膝,有的人是因为膝盖受过伤需要通过护膝支撑膝关节,而有些人可能是怕没有穿戴护膝下山膝盖会疼痛。,穿戴护膝确实可以发挥一小部分支撑效果,但是效果有限,想要避免下山膝盖疼痛,应该从平时锻炼做起,像深蹲就是很好的训练股四头肌方式。
6.背包越轻量越不会腰酸背痛?
登山背包主要分成两派,一个是拥有良好背负系统,但重量稍重的;另一个是主打极轻量,可是背负系统较差。不管哪一派都有拥护者,端看个人背负习惯。但背包越轻,就真的越不会腰酸背痛吗?导致腰酸背痛原因很多,重量只是其中之一,还得考虑到背负姿势、重量分配等等。
正确的背包重心位置应该要贴近脊椎骨,尽量和身体原本重心重叠,所以不可以把最重的东西放在背包底部或外侧,这样会导致重心向下或向外,人会被背包拉向后仰,腰椎会承受更大的负担。正确打包方式应该是把睡袋、衣物都放在最下层,较重的东西,如炉具、锅具、水都放在靠近脊椎的位置,靠外侧部分则放置较轻的杂物,最上方再叠上食物或是需要经常拿取的物品。
不知道上述内容有没有帮助到你呢?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