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向往,并想开始接触山林的我们,该如何开始认识山林?
上山会不会很危险?山上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该怎么规划行程、装备、食物啊?
别担心!我们现在从零开始一步步建立登山观念,让我们能快乐上山,安全下山!
让我们一起开启对山林的探索吧 ~
去哪里?山有什么不一样!
一般而言,山大致上被大家用海拔高度分为郊山、中级山和高山。
郊山
海拔1000m或1500m以下,离市区近(就是在郊区的意思),基本上都是可以一日来回的山。
郊山不代表就是简单,上山前还是要多看看别人的游记跟记录来确认这条路线的长度和地形等相关资讯。
中级山
海拔1000m~3000m或1500m~3000m,高度定义没有非常明确,但以高度而言是介于郊山与高山之间。
中级山的路径与林相比较複杂,路线上从一日来回到几十天的探勘行程都有,就看大家想在中级山看到什么然后再去规划路线了。
高山
泛指3000m以上的山,高海拔高含氧量低,所以走起来会比较累;气温也较低,消耗的热量也会增加。另外紫外线跟风也都会比较强,防晒与防风也都是很重要的!大部分会出现高山症症状的人是在海拔约2500m以上,高山一定是在这个海拔之上,部分中级山也要注意!
山上有什么路?
山上跟都市很大的不同之处之一就是路径了,山上几乎不会出现平稳的水泥柏油路,那山上到底有什么样的路呢?我来先跟大家分享山上有什么路,再依照上面分类告诉你什么山会遇到哪些路。
9种地形
1.步道台阶
2.泥巴之路
3.攀岩拉绳
4.涉水渡溪
5.崩壁碎石
6.松针之路
7.阔叶与蕨类
8.箭竹草原
9.竹海
这只是大致上依海拔高度让大家快速了解什么高度大概有哪些地形,详细情况还是要在出发前做好功课!
迷路了怎么办?
迷路的S.T.O.P,迷路别慌张,先做好这些步骤
S, Stop 先停下来,不要慌乱的急着找路,这样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不知道现在在哪!停下来才能有时间面对自己、面对环境。
T, Think 思考怎么会迷路,从哪时候开始迷路的,试着回想刚才经过的周遭环境,如果无法确认来时的路就不要回头去找,先留在原地观察并计划下一步。
O, Observe 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有没有对你有用的东西,如水源、遮蔽物,并检查自己的装备中有哪些可以帮到自己,这段时间也可以尝试呼救(喊的或是吹哨子)。
P, Plan 根据先前的思考与观察,开始订制计划,并将所剩的食物与水作分配成至少三份以上(一天一份)。
求生333原则3小时内保暖,3天内摄取水份,3周内进食,只要做到这3点,就可以活到搜救队到的那刻!要记住:保暖>饮水>进食。先保暖,再确保水源,最后再想食物的问题。
山难案例中近乎一半的原因是迷途!
知道了迷路该怎么办,但要如何预防迷路呢?
在这个智能手机不离身的时代,它就是你最好的伙伴。我们上山前可以先下载手机GPS Apps,并上网下载GPX档导入就好。
登山规划
上山就跟旅游相似,出发前都要规划!
基本登山规划流程
想到要去哪
查找他人记录
规划行程,研究路线
处理交通、粮食、装备等
跟留守商讨联络点、回报时间
打包&确认
上山~
衣物及装备
登山衣物跟装备是上山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下会为大家分别介绍衣物及装备到底有哪些?又有什么需要注意呢?
登山衣物
上山时的穿着主要要依照洋葱式穿法,由内到外大致上分为底层衣、中层衣和冲锋衣。因为山上的天气变换快速,为了因应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能够迅速的穿脱衣物来对抗闷热与寒冷。
还有,上山不要穿棉制衣物!!因为棉质易吸水又不容易干,穿在身上一流汗就会觉得闷热又笨重,而且因为棉质湿了后就很难干的性质,有可能会因为湿衣服快速带走你的热能而失温!
底层衣
底层衣就是穿在最里面那层衣服,通常都是着排汗衣,然后一整趟行程都不会脱下来!常见的材质有聚酯纤维和羊毛,又有两种材质混合的。
不论价格高低,排汗衣最少拥有排汗的功能,能带走汗水让它们不附着在皮肤上,预防导致热能快速流失或是感到黏腻,价格跟材质最主要体现的差异在于穿久会不会臭!、剪裁、拇指洞……等设计。
中层衣
中层衣指的是保暖衣物,用于冷的时候可以快速帮自己加一点温暖,一般在大休、看日出日落和到营地时会穿上,行进间通常不会穿着它走。
常见的材质有抓绒、化纤合羽绒,3种材质的简单小比较
同单位体积
抓绒
保暖程度
差
可压缩程度
差
重量
差
潮湿后保暖程度
好
耐久程度
好
价格
好
化纤
保暖程度
一般
可压缩程度
一般
重量
一般
潮湿后保暖程度
一般
耐久程度
一般
价格
羽绒
保暖程度
好
可压缩程度
好
重量
好
潮湿后保暖程度
差
耐久程度
差
价格
差
中层衣的选择没有绝对哪个比较好,还是看什么环境需要它和个人的喜好。
想要一件保暖的中层衣有个选择的要点 一定得合身,不然抓不住身体产生的热能,风也容易灌进去。
冲锋衣
登山最重要的就是防水了,无论是装备的防水(如保暖衣物、睡袋、3C)还是自己的防水都要做好,毕竟失温只要超过3小时就差不多了!
大家想必都知道GORE-TEX这个材质吧,当然国际各大户外装备品牌的冲锋衣所使用的防水透气薄膜各有不同,但它们基本上都有经过测试认证。一般消费者可以看这个防水透气膜所标注的耐水压数值和透气度来参考,一件好的冲锋衣除了防水透气膜外还要考虑它的耐磨程度和各项设计。
那…穿雨衣可以吗?是OK的,只是雨衣很闷,有可能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有总比没有好,雨衣还是要准备的!
登山装备
装备的花样实在太多了,这个坑进去了就出不来啦!!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刚开始接触登山时最重要的装备有哪些背包、登山鞋、头灯、登山杖。
背包
主要以背包大小及容量依行程做分类,我们可以简单分为三类:
小于25L,单日背包or攻顶包(原本杯重装背包,遇到岔路要捡山头,只是上去下来不想背重装背包时用)。
25L~45L之间,简单过夜行程(至少多了睡袋睡垫等装备),也许有山屋住(要背帐篷就要看打包技巧了)!
45L以上,要背帐篷/长天数的过夜行程。
这只是简单分类,没有一个背包可以完全适用所有行程,而且随着我们爬山的经验越多,打包和轻量化技巧也会越来越好,也会知道哪些装备自己需要或不需要,从而衡量自己这次行程到底需要多大的背包。
挑背包有非常重要的一个重点,就是背长!如果没有背到背长相符的背包,长期负重下来会很不舒服的。
背长量法:第七颈椎到髋骨上缘为你的背长。帮大家翻译成白话文~
1. 现在请低头,然后摸摸自己的颈椎,最突的那截就是第7颈椎了
2.然后找到自己的肚脐,以肚脐高度水平延伸到背后的脊椎,大概就是髋骨上缘。
3. 将两点连线,拿量尺来测量一下这段长度就OK!
懒人做法:直接去户外用品店试背背包(建议每次买包前一定要负重试背),然后请店员帮你量。
登山鞋
可以以鞋帮高度分为3种
低帮(不到脚踝),一般轻装行程选它就好,如果没预算,穿个有抓地力的运动鞋也可以。
中高帮(包覆一点脚踝),保护脚踝,提高一点支撑。
高帮(完全包覆脚踝),良好的包覆性与支撑,只是有点重。
鞋帮越低越灵活,相对也较容易受伤,支撑度也没有中高帮好,另外选鞋子时也可以考虑要不要选有防水的,毕竟山路难免有泥泞水洼,如果荷包还承受得起建议还是选有防水的,下雨时搭配绑腿和雨裤,脚也不会泡水。
选鞋子最重要的还是穿起来舒不舒适,不是功能越多、价钱越高就越好喔!
头灯
上山一定要带头灯,无论是再简单的单日行程都一样!万一遇到突发状况摸黑时,可以照明,又方便搜救人员看见,还可以给予心理安慰,怎么能不带呢~
通常以流明度(lumen)作为亮度的衡量,在一般登山行程中,如果不需要走最前面找路,50流明就很够用了!
每款头灯都有不一样的功能,如果可以的话,建议买有切换红光功能的。
红光的好处:
比较不刺眼,不会干扰到山友睡觉。
比较不会惊扰到野生动物。
看星星的绝配!
小提醒&小技巧:
上山记得要带备用电池。
头灯不用时电池要取出,不然电池放太久流出电池液的话,头灯就报销了!
上山时可以将一个电池反装,这样就不怕放在背包里不小心压到,结果拿出来要用时就没电了!
登山杖
登山杖不但可以减轻腿部的负担,在遇到湿滑或是没有可以抓的东西的地形时,它绝对是各位山友的好朋友。登山杖可以拿一支,也可以拿两支,各有各的好处与坏处,山友们可以自己试试自己习惯哪种。
常见形式快扣式、旋转式、卡榫式、折叠式
常见材质铝合金、碳纤维
要选择哪种形式与材质就看个人喜好了,我个人是喜欢快扣式的,操作快速简单又不会出错。
登山粮食
上山的食物该怎么准备?基本上分为正餐、行进粮和预备粮,原则上是背得动都可以!!
正餐
通常而言,我们会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处理晚餐&早餐,这两餐可以花点时间吃好一点。
早晨如果觉得不想太早在寒冷的空气中从睡袋爬出来的话,冲泡饮料/麦片也是不错的选择。
午餐也是要看行程时间而定,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通常是以面包/干粮解决,也可以煮个泡面或干燥饭这种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的食物。
我们在准备前需要思考以下几点
这次的行程累不累,要吃爽一点好还是重量轻一点?
营地水源是否充足?(料理需要的水有多少?)
带的锅炉是什么形式的,可以怎么煮?
依天数需考虑保存是否方便,热量足够吗?
是自己煮(个炊)还是大家一起(团炊)?
行进粮
简单来说行进粮就是边走边吃的零食,因为登山是极度消耗热量的运动,所以在行进间要不断补充能量,在休息或行进间吃点东西!巧克力、饼干(最好有馅料的)、零食、能量棒等都很好,最大的原则是你在山下也会想吃的东西,不然就会发生背上山再背下山的情况。
预备粮
为什么需要准备预备粮呢?这是为了预防我们因为一些意外而不小心耽误了下山时间,或被困在山上所准备的紧急粮食。
关于预备粮的份量该如何准备,如果你爬的是1~3天的山,准备1餐预备粮就可以了,如果是长天数纵走就要看你对于这个行程的掌控度来决定了,假如你对于这个行程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准备多一点预备粮是比较好的选择。
那预备粮要带什么比较好呢?预备粮的原则也是轻和高热量,基本上是带个米面、干燥饭,甚至是高热量的饼干也行。
风险管理
爬山跟走在马路上都有风险,上山有没有比较危险我不知道,但做好风险管理就会比较安全是一定的~
想要掌控风险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在山上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就能先做好心理准备并在遭遇时有条理的面对它们。
山上遇到危险可能的原因
身体状况
体力
症状
失温
烫伤
危险地形
崩壁
溪谷
泥沼
天气
强风
暴雨
大太阳
大雾
其他
缺水
天数(食物)
蜂&蛇
有毒植物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可能危险,如果有不足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在下面留言告诉我!
身体状况这点就需要每个人先了解自己了,可以注意的点有:自己的负重能力、体能状况如何、有无特殊疾病、以前有没有过高山症……等。
危险地形依自己与队友状况来衡量是否可以应对这些地形,假设真的无法通过,是要撤退还是有其他替代路线吗?或许我们这个团队有能力架绳通过?队友有没有惧高症,导致走在稜线、崩壁或很不稳?
天气出发前一定要看天气预报,出发的时候是几月?有无颱风、地形雨或是天气好到会晒到起水泡!
其他行程会不会缺水?安排的距离在时间内走得完吗?依季节、山域性质有机会遭遇蜂蛇(这通常在中级山比较常见)吗?
在安排行程时,我们就要事先评估这次行程是什么性质,一般团还是体力训练团;人员组成怎么样的,是新手还是老手,队友遇到紧急事件时有没有处理能力。唯有规划思虑周全才能好好管理风险,将危险发生的可能降低,开心上山,安全下山~
留守人
最后!【留守人】山上队伍的山下安全守护者。每一个上山行程都要找留守人,留守人自身最好要有一定的登山经验,这样在山上队伍出事时他才能确实了解状况。
留守人在事前需要跟领队约上山队伍的信息回报地点&时间,且完整了解上山队伍的登山行程规划、队员组成队员的紧急联络人通讯,并在必要时通报相关单位。
什么是LNT无痕山林?
LNT是 Leave No Trace 的缩写,翻译为无痕山林。
LNT是为了减少享受大自然的人们对于环境的伤害,让这个环境能保留得更好,让野生动植物能安心生活,也让之后的探访者能够享受这份美好。
LNT共有七大原则
一、事先充分的规划与准备(Plan Ahead and Prepare)
二、在可承受地点行走宿营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三、维护环境处理垃圾(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四、保持自然原貌(Leave What You Find)
五、将用火对野外的影响降至最低(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六、尊重野外动植物(Respect Wildlife)
七、尊重其他户外活动者(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看完了登山的9大观念是不是对登山有比较认识了呢?或许你会想,我只是想爬个山怎么这么麻烦,但这些观念与准备能让你更无后顾之忧地享受山林间的美好!
祝各位山友都能平安快乐的享受山林~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