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谈轻量化的装备,只是用现有的东西作取舍变化,少数建议只男性适用。
其实觉得轻量的原则不过是降低对登山的舒适度,挑战自己接受的程度。在最简单的生活模式下保持徒步的愉悦跟聊天、不会累到无法沟通及欣赏美景。
上图是帐内空间狭小的便宜轻量金字塔帐,挤两个人。无携带地布,露宿袋、黑色塑料袋剪开铺地。炉头、水袋、1.5L矿泉水瓶各一,也是三人共用分享。我想,共用就是自组队可以慢慢开始尝试,最简单粗暴的轻量概念吧。或许常常是因为大家不熟,不想麻烦别人,所以才每个人都带炉头、滤水器、外伤药品(个人药品、补剂除外)等等。但如今真空包装、干燥食品当道,煮饭的定义已经是加热;煮水的定义已经是暖身而不是杀菌过滤,气罐的用量减少、煮饭的时间剧减,就用不着活在旧有的登山模式里吧。可以炉头、滤水器、气罐共用。但若是自组队仍是有些许的互不信任、怕非自愿性独攀、以及打死不撤退,每个人身上装备足以独攀,仍旧是一个趋势吧。如,个人轻量炉具:钛杯+酒精炉的盛行,就是最好的证明。
衣物
不穿底层衣,春秋时天气冷就直接穿抓绒作底层,唯一的底层就当备用。底层衣的功能只是用来排汗,保暖程度跟中层天差地远,反正天冷的时候也不需要排汗,只穿中层即可。
善用紧身裤,冷了穿上冲锋裤。例如摸早黑时,紧身裤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又轻体积也小,当备用裤简直完美,备用内裤也可不用带了。只要不是在稜线上,行进间穿紧身裤也不会太冷。进一步来说,夏天甚至也只可以穿短裤,如果有冷了就可以继续走的队友。不过紧身裤搭配冲锋裤的组合,最大的优点还是轻跟便宜。
承上,底层与中层不同时穿,不带备用底层、备用中层。(前提是:背包里永远有打好防水的睡袋以及中层大部分时间不穿,行进只穿冲锋衣跟底层)
秋季时,如果天数短、天气好、脚程快不用摸黑冷飕飕,厚厚防水的保暖手套带一只非惯用手的就好,另一支带3M手套备用。为了安全,拉绳过地形,天气冷我还是喜欢赤手。轻薄、不防水的手套功能不多,天气很热不舒服,下雨或天气很冷只比赤手好一点。棉手套便宜但很会吸水,也不佳。以前很不在意形象的时候,天气干冷的话我直接拿备用袜套在手上走路。
另外,比起穿一件、带一件底层,我认为带两件中层有更多功能,一件抓绒一件羽绒;比起登山裤、备用裤、冲锋裤的组合,穿紧身裤配短裤、备用紧身裤、冲锋裤的组合变化更多。
食物
餐跟午餐份量尽量少吃让人没胃口、又重的甜面包,盐糖对于抽筋没有显著帮助,又甜的让人想喝水,还是带包盐比较实在吧。
吃好油,如橄榄油,轻量且健康。用瓶装颇方便。油炒青菜、油煎香肠都不错。鸡蛋也是好的油脂来源但太重。以往长天数的行程,越接近尾声,身体对油脂的需要日益增加,恨不得赶紧下山去吃肉。坚果较为便宜的来源是多大份量、大罐的包装。但无调味的坚果在寒冷的天气行进时吃,对我来说很不顺口,且很干需要配水吃。寒冷的天气我习惯在营地灌大量热水下肚,行进间就不用带热水瓶补充,渴了冷水小口小口喝即可。因此,下次特意带保温瓶装茶水,配撒盐的原味坚果,或许是补充油脂、热量的好办法。
三大(背包、睡袋、帐篷)
用小一点容量的背包,装不下就适当地外挂。例如面、干燥饭这种有包装不怕弄湿的可以塞到帐篷带里面外挂。大部分的天气情况下,塞不下的衣服如雨衣就绑在腰上。不过这样很丑。
试试看羽绒被吧! 传统睡袋背部的羽绒被压扁无法发挥保暖功能,女生、骨架小的男生就算买S号M号也还是用不到睡袋内部的大空间。羽绒被用绑带/弹力绳绑好背部之后,仍旧可以享有完整的包覆性。另外,睡袋除了要在意fp、重量之外,蓬松度又会直接影响体积,低蓬松的睡袋又得需要更大的包包空间,更大升数,更多的重量,恶性循环。
气罐
气罐不要多带。滤水器如今非常普及,大部分人的肠胃能力不需要滤完后再煮开。以普通的炉头性能来算,一人一天早晚两餐的瓦斯量22.5~25克,约可以煮开1500ml的水。再者,以笔者怕烫的状况来说,早餐冲泡包的热水不用煮开,水滤过已经足够干净,也比较可以快速吹凉下肚。气罐要是全队都少带,走大众化路线就厚脸皮跟下山的山友要。想必山友会很乐意减少下山背包的重量。
其他
背包罩无用论。大雨没用,小雨背包打防水就防的住;有句流传已久的说法是可以防止高贵的大背被割伤,坚固的大背不可能损伤。唯一的功能是当地布保持背包干净以及防止外挂的东西被勾到,不过新手背包都用超大的,根本不会有外挂的需求,还是赶紧把背包罩丢掉好好研究打防水吧。此外,只用一个大塑料袋打防水缺点也是很多,拿较底层的东西时打包就要重新来一次。买几个不同大小的衣物压缩袋/防水袋来分类物品,才会累积打包的经验值,体力不好建议是不要买标榜很多分层的笨重大背包来省事,就算背包有很多分层,还是得每层都打防水,依旧费时。
用矿泉水瓶喝水,尽量不忽略环保环境的因素,一趟行程最多用两瓶,下山时也帮忙捡一些垃圾。有人会说水壶可以装热水当暖宝宝,同样鸭嘴兽水袋(30g)也可做到。若是不缺水的行程,不太需要超大容量的容器来准备背行进水以及营地取水用。人又不是牛,营地取水时,早晚餐+行进水顶多2~2.5L,若行程是想煮甜汤、茶在用完晚餐之后享用,顶多就是2L水袋(30g)+中瓶的塑料瓶*1。
热水瓶两个人带一罐就好了。前一晚装的热水早上肯定还是烫的,路上要喝拿队友带的凉水来对开即可。每每看到夏天爬山队友拿出超重的保温瓶,倒出来的水还要吹凉,就觉得既浪费煮水的气罐又增加重量。不流汗不需大量喝水才选择不用保温瓶。
小结
以上多带的东西,大部分不能增加行程的舒适度,而是增加新手没有的安全感,好像多带就会比较安全。但事实上增加的是,过危险地形的风险。另外,一个队伍里,有没有观念全无的新手?有没有久未上山,又自负又隐瞒病情伤势的老手?都是领队要纳入行程规划的风险,行程排得太赶,队员有突发状况,全部宿营地、水源计划重新洗牌等等,最简单两项,一、领队不要让不常上山的队员背重,即便他强调他体能有多强,以免又各种好累、腿抽筋、脚扭到。二、即使是夏天,天比较早亮,最晚在天完全亮时就要全部整理好出发,拖拖拉拉只会导致在中午突发下雨时拆队,增加非常多不值得的风险。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