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了,今天来谈谈会出人命的失温,失温是指:身体核心温度下降到35°C或更低。
细分为:
1. 轻度(35-32°C)
2. 中度(32-28°C)
3. 重度(28-24°C)或深度(<24°C)
表现
因为在野外,不易测量到人员的核心温度,所以操作上是以临床的表现来作为评估重点。(毕竟没人会无聊带支体温计上山吧?)
基本上,出现中度以上失温,在野外就不容易处理,要快点撤离下山。
轻度低体温
人可保持警觉,但会出现行动不便和发抖不受控制。
颤抖会增加代谢热的产生,并有助于防止体温过低,只要患者有足够的能量储备来保持颤抖,并且与环境充分隔离以保留产生的热量即可。
找到紧急避难点后,休息30分钟,饮食,被动式回温(移至温暖的环境,脱掉湿衣服,在保暖层或失温毯中进行保温)以及主动进行外部取暖(饮用温暖的饮料并使用热水袋,大加热袋) ,或使用加热毯;足以治疗轻微的体温过低。
如果无法重新回暖或患者无法通过这些措施得到改善,则需要将其撤离。
中度低体温
对环境的警觉性会下降,在耗尽能量储备后,最后停止发抖。(没力可以抖了...)
如果进一步失去控制血管舒缩功能,体温过低的病人可能会感觉过热,并想脱下衣服/衣服 (因为原本四肢收缩的血管突然放松,造成心脏打出来的热血灌流),这是一种称为反常脱衣服的现象 (paradoxical undressing)。
这些患者的心脏处于心律不整的高风险中,因此需要更小心地进行处理。重新加热的方法应侧重于在患者处于水平位置时加热患者的核心,以避免四肢回心的冰冷血液造成刺激。因为这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除了进行被动回暖和主动回暖之外,还应在能够取得的情况下,主动进行主动内部加温 (静脉打入加热过的输液)。
再严重下去,就要跑急救流程了,不在本次讨论范围中。
在电影《珠峰》中,曾有一名山友欲营救困在下山路上的男主角,却在暴风雪中一边喊热一边脱掉衣服,让许多人难以理解;另一起发生于俄罗斯乌拉尔山的著名山难,9名登山者遗体被发现时,也只穿着单薄的衣服,保暖衣物则留在帐篷内,一时传言四起,惨死于未知力量。
当海拔高度超过8000米时,因失温、脑水肿等产生幻觉的机率超过8成,此时不禁会看到奇怪的东西,听到奇怪的声音,甚至还有体感幻觉,此时就算外面再冷,他们也会觉得热,将衣服一件件脱掉。
虽然失温容易产生幻觉,但基本上冬季很少有人会爬3000米以上的山峰,所以幻觉症状不会太严重。
补充一段,虽然不到失温,却是最多人会遇到的情况 ~ 冷压力 (Cold Stressed),基本上就是核心温度还没下降,但是身体开始对冷做出反应了;一般会先减少流往四肢的血流,以维持核心温度,所以会手脚冰冷。
在上山常常出现在以下三个状况:
1. 停下来休息没有找避风处或把外层防风衣物穿上 (风寒效应)。
2. 大休休太久 (身体没有持续活动来产生热量)。
3. 没有途中动不动就吃一点东西补充热量。
所以解决方法就很直观:
1. 保暖做好,找到避风处再休息。
2. 每次休息不要太久,身体冷掉要快点动一动。
3. 想到就吃点东西,不要冷了或饿了才找东西吃。
最后用点人话来结尾,秋冬时节进入高山,晚上温度常常会降到冰点,再加上风寒效应,真的不可不慎。
我自己是会带个轻量化的保温瓶装热水,小休时不用另外开火煮水;即便是有人负责做饭,背包中也会有个轻量化炉头和110g的小气罐应急 (这样才不到300g);腰带和胸前袋中,都是满满的行动粮;最后就是停下来一定会把风衣穿上,到营地就要把湿的衣服换掉,因为只要一冷下来,要回暖很花时间的。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