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不少人探讨过在山里遇难的可能原因,有人说是召集人没有尽组队的责任,也有人说此路线不简单,在没有足够经验与体力之下,不应贸然前去走。
归咎最核心的原因,我们认为是登山知识不足所致,纵使领队有责任,但自己如果对登山路径熟悉、懂得使用求生工具、穿着适当衣物,这条命很有可能就可以被救回来。我们不对这起事件多加评论,但我们希望类似事件不要再发生,因此与大家谈谈,上山要带哪些东西,可以在危急时拯救自己的性命。
在山里迷路就是恶梦的开始
导致山难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就是迷路,因为迷路,加上对地形不熟悉,且身上没有合适的装备,而导致失温、受伤、甚至死亡。
自己曾发生过的差点迷路的经验跟大家分享,第一次是刚开始爬山的时候,早期爬山大多都是加入户外俱乐部,当时对于专业领队的概念尚未健全,且此类俱乐部的收费低,往往一个队伍就可吸引50人以上参加,整个队伍就靠几个比较资深的人带队,领头一两个,再派一个人压后,但动辄50人以上的队伍,大家体力不同,队伍往往会拉得很长,这些人也就难以照顾到所有人。
去时天气不错,但因为人数众多,大家分散得很开,有好几次都是自己一个人走,前后都没有其他人,一路上也遇到几个看似岔路的地方,当时的没有学过怎么看指北针,更不清楚登山路径如何判断,所幸都被猜对,成功抵达。
眼看天气渐阴,成功登顶的人开始启程折返,但雨很快就下下来,加上还起雾,正值秋天,当时穿的一般的冲锋衣,里面的衣服已经全湿,加上大雾的关系,难以判别路径,到好几处比较开阔的地方,只能凭着印象,还有直觉选择路径,幸好最后平安回到登山口,但在车上冷得直发抖,因为背包内的衣服也都湿掉无法替换。
三层式和洋葱式穿搭分不清楚?
发生类似事件,从那之后就不再参加没有足够领队、向导的登山队伍,也因为有这些经验,也了解到登山要知道装备、登山知识、队友、团体的重要性,开始学习攀岩、溯溪、冰攀,更努力汲取登山的相关知识。
从此参加任何户外活动, 都知道上山要带什么、怎么穿,而现在最想跟大家理清楚清的一个概念就是三层式穿法与洋葱式穿法的差别。
三层式:将衣物依据功能性分成吸湿排汗底层、保暖层、防风防水层
洋葱式:依据体温、气温变化,适时的穿脱衣物
发现很多人把这两者搞混,所谓的三层式是从功能性来看,将衣服区分成三种类型,而洋葱式则是指怕冷可以多穿几件,怕热就脱掉,但两者间没有冲突,比如说保暖层可以好几件,依据个人的气温适应状态做调整。
爬山过程很热,保暖层可以视情况脱掉,甚至只留下吸湿排汗的衣服也可以,但是冷的时候要赶快把保暖层一件件穿回来,更重要的是套上防风防水外套,避免强风把热能带走。
求生工具
除了最基本的保暖衣物、防风防水的冲锋衣冲锋裤、食物之外,这几样野外求生应该要带的工具:
直刀
打火棒 (打火机备用)
指北针
GPX 图
雨布 / 外帐
绳子
首先是直刀,刀子可以有很多用途,可以用来砍断障碍物,或是劈砍木柴,之所以要选择直刀,是因为劈砍升火用木柴时,需要很大的力量,如果是折叠刀,很有可能会反弹或是断裂,容易造成危险。打火棒可以搭配直刀快速产生火花,比起打火机更加实用,因为打火机可能会因为温度、湿度而失灵,在野外,保暖永远都是首要之务。
而指北针、GPX 图更是可以帮助你回到步道甚至登山口的好工具,买了要会用,不然带着也是枉然。我看很多人买了很多工具,但放在包里面从来没有拿出来用过,可能连包装都没拆,很多东西如果没有先学习如何使用,当遇到意外时,更不会知道怎么用。
最后一个,可能也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就是雨布或是外帐。外帐很好用,下雨的时候只要拿绳子、登山杖,就可以迅速架起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山上入夜后气温很低,如果一直处在全身湿淋淋的状态下,很容易就会失温。
遇过几种人,一种是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楣碰到需要野外求生的情况;一种是怕难不想学;一种是觉得很简单所以不学。这几种人上山都很容易出事情,意外之所以叫意外就是意料之外,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会发生意外,但发生后要怎么紧急应变,就是看在平地学了多少,在山上就能应用多少,爬山最忌讳自以为是,不要觉得自己很厉害,或觉得自己做不到,实实在在地去学才是重点。
天气不好就是你的好机会
除非有发布暴雨、颱风来袭,其他的天气状况他都有办法应付,不要惧怕上山。当然这是建立在本身有登山经验,天气不好,不代表不能上山,反而更要上山,买了新的防风防水外套,可以趁下雨的时候,到附近郊山走走,因为是郊山,也没什么危险性,但可以用来测试外套的防水性,像我之前买了一件上千的外套,结果竟然会渗水,后来才知道是买到瑕疵品。
无论什么装备,除了要对它熟悉之外,更要找机会测试,毕竟当你在高山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你手边的装备时,万一装备出状况,后果不堪设想。此外,如果因为惧怕坏天气爬山,那未来爬山遇到大雨就会更不知道怎么办,你会不知道何时该把防水冲锋衣裤拿出来穿,也会对于下雨过后的地表状态不熟悉,甚至导致危险。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