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登山到现在也迈入第七年了,露营用品都是从原先家里旧的户外装备,不断随着时间及我自己的购物能力,逐步的汰换过旧或过重的登山装备,每一次出队都要换一件户外装备,是我对自己登山动力维持的期许,帐篷一直是我想更换的装备之一。早期的户外帐篷没那么多种材质可以挑,人数也都是四人六人上下,个人或双人小帐篷以前似乎没这么流行,旧式帐篷多半都是玻璃纤维营柱,帆布帐篷,连防水地布也都是缝在帐篷底下的,这让一个帐篷的重量来到4.3公斤,而我以前都是背着这样的帐篷上山,随便塞一塞就超过25公斤,重量根本降不下来。
这个就是我以前使用的帐篷,不仅重量重(4.3kg),非常容易返潮,而且非常不抗风,更没有前厅可以做饭,每当下雨都得要在凄风苦雨中做饭,不然就是得要多背一件400g天幕帐,实在不是件好的选择,不过空间是真的很大,连三人的大背都塞到帐篷裡也还有宽敞空间,而且因为是帆布真的超防水。
他号称四-六人帐,直的可以睡四人,横的可以睡到6人,我们是有试过,不过天气很冷时,最两侧的最倒霉。
为了替换新的户外帐篷,物色很久的帐篷终于有机会下手了,在挑选的过程中看了很多不同的帐篷种类,REI,全美大型户外用品店之一,如果凑几个人一起办一张会员卡,常常买户外装备的人很划算,尤其是单价高的商品会比国内便宜很多,这网站挑选最大的优点是品牌多,而且有条件筛选机制,可以迅速筛掉你不需要的产品,当然我也不会海淘,所以就通过买户外网站进行购买了,过程中看了隧道帐、圆顶帐、金字塔帐等等...
隧道帐超梦幻的...
后来先确定了自己的需求后,决定将挑选帐篷的定位决定在:『3人(小团体短天数自组队伍)、3kg以内(起码得背起来得有重量减轻的感觉吧)、好搭设抗风性好(像犀牛U300太难少人搭设就不考虑)、颜色鲜艳(摄影嘛,好看也得是因素之一)。』
所以挑到最后选出The North Face、Marmot、Big Agnes 三大户外品牌各一顶,TNF重量偏高价格也偏高,且萤光黄不是很喜欢,BA不用说价格真的高得夸张,所以最后挑了Marmot。
《官方介绍》
重点节录:
空间宽敞。(这就是我选这个帐篷的原因)
使用DAC Featherlight SL 超轻帐杆,高抗力且重量轻。(目前不少轻量的帐杆都是这材质)
Body Zone 预弯帐杆,内帐壁面更加垂直,可利用空间更大。
拥有四个内帐的置物袋,提供绝佳的置物空间。(真的很方便,尤其是放眼镜)
一个超大尺寸的D前门加上一个较小D后门,双前庭可供利用。(可以省去携带天幕帐的重量)
Stake Tape快搭设计,帐杆与内帐连接处标色快搭设计。(我是觉得没差,反正外帐拉撑后一大一小还是可以分辨,长宽不影响进出)
地布可与内帐分开使用,有两种搭设重量可供选择。(也就是天气好或是敢直接睡天幕帐又不想背太重的人可以只携带外帐与地布
内外帐+地布与帐杆
这个帐篷让我选择的原因之一是地布,现在不少帐篷地布都要分开购买,附赠地布的帐篷不多了
左边是帐杆紧急修复套管、地钉、防风绳
我后来用我旧帐篷的地钉,毕竟只有6支在山上不太够
实际搭建
这是在户外店里搭起来的样子
正常的内帐搭建
地布搭设
如果敢直接睡天幕帐的人,或是纵走不想背整个帐篷又怕紧急扎营需求的话,这组是一个好选择,盖上外帐就跟一般帐篷没两样了。
验明正身~
DAC轻量帐杆
就是这个内帐置物袋
不得不称赞一下这个拉称的设计,可以让外帐不会紧贴整个内帐,反潮会完全累积在外帐上
这个红色的标记就是给大前庭外帐的那一侧使用
下次来试试就带外帐跟地布出门爬山好了~
这是外帐上的透气孔
野外实际使用
搭设时的结冰,整个帐篷变得超级硬
还可以抖下一堆冰霜
反倒是树林或稜线上的营地就没有这么夸张
外帐反潮归反潮,内帐却完全安然无事,我非常满意
这次正好测试到了一项重点:下雨,在营地扎营,下午下起大雨,夜间至早晨则是雾雨不断,帐篷就只有湿外面的那个六角形,内部完全没事,其实我用过的几顶帐篷,一般而言帐篷的防水都算好。
营地算是排水很良好的营地,要淹水可能很难,除了排水好,地势也算高,毕竟在稜线上,算是很不错的营地了!
早晨结冰的样子~
这一面就是前庭较为宽敞的那一侧,可以躲在帐内炊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背景是日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