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瑞典户外品牌 Haglöfs(火柴棍)的创办者 Wiktor Haglöf(品牌创立于1914年),竟然是一个讨厌户外活动的人。初次听到这个说法时实在难以理解,甚至觉得似乎有点矫情。
但是当我穿着这件 Eco Proof 防水外套,走在秋天、阴雨、略带寒意的街头时,瞬间便明白了 Haglöfs(火柴棍) 户外品牌的理念与精神,以及为何创办人讨厌户外,却又创立了这么大一个户外品牌。
这实在是很怪异的一件事情,因为我曾穿着同一件外套走进山林,在低温、强风、大雨(很狼狈的那种)的环境中行走,却都没有短短几分钟步行在城市人行道里得到的体悟还多。
Haglöfs:「我们希望在多变的气候下,你也都能享受户外。因为即便你不是所谓的户外人,也必须承认可靠的户外装备,让你的生活更加便利。」
其实不难懂,Haglöfs 想传达的精神,和我们对「Outdoor」的理念与诠释:「走出家门即户外」不谋而合。这麽说好了,一年365天,一般人会有几天待在山上呢?假如走出家门就如同置身户外,是不是日常生活也该有相对应的户外用品可搭配?
举例来说,常常下雨,冬天也很冷,既然花钱买了好穿好用的户外服饰,就更应该让它融入日常,发挥价值。因为对多数人来说,大部分活动时间都不在野外,与其买件一年只穿十次的雨衣,可能还不如买件耐用又多功能的外套天天穿。这已经不是常被界定为时尚范畴的「Urban Outdoor」精神,而是更落实日常生活的「Living Outdoor」思维。
猜想创始人就是抱持同样想法。既然讨厌下雨、讨厌寒冷,但生活中又避免不了这些麻烦,那就提出解决办法,开发出能够应付各种恶劣状况的功能产品,让户外用品的使用范围不局限于荒野(Wildness)。
简介
Re-Use is Better than Replace
北欧户外品牌的特色非常清晰,环保、绿能、回收材质再生;产品的研发设定则着重在更耐用、更耐久,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毕竟服饰的生产流程已经造成许多碳排放,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将产品使用寿命延长到十年甚至二十年,其实就是在减少废弃造成的环境负担,实践节能环保的精神。
Haglöfs (火柴棍)承袭这个可贵价值,在2018年新推出的 Eco Proof 防水外套身上,注入更多「永续」的设计概念。 不仅使用环保材质、再生原料,更进一步从结构着手,让使用者能够轻易地找到替代零件维修(拉链、钮扣、抽绳),确保多年使用后仍能用简单的方法修复,而且不影响原本的防护功能。
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概念,让 Haglöfs Eco Proof 三层防水外套符合环保、健康、安全规范的欧盟bluesign®蓝标认证,而且甫一推出便在今年的户外展获得很大好评,于「Urban」类别获得2018德国ISPO大奖。
设计师 Jenny Kjellbom 表示:「设计防水外套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它更持久。通常是小零件会先损坏,例如外套的拉链、扣子等等,我们的挑战是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Eco Proof 是一件防水防风外套,是特别设计能长久使用,其中最有趣的设计就是易于自行更换的拉链。」
什么是易于更换的拉链?会是像乐高积木那样的零件吗?如何做到更持久、更耐用?接下来花点篇幅一一拆解分析。
解析
环保材质
使用PROOF ECO三层防水布料,採用52%环保再生聚酯纤维制造、100%不含氟碳化合物防泼水涂层(也就是户外产业避之唯恐不及的PFCs),具有防水、防风和透气的功能;而表布菱形的编织也具有强韧耐磨的功效,同时具有双向弹性,质感、触感和一般印象中的雨衣明显不同。
*官方数据:抗水压 >20,000 mm;透湿性 >15,000 g/m²/24h。
至于实际穿起来的感受?
与其说是冲锋衣,实际穿起来更像软壳外套。布料的特性让它表布硬挺,而些许抓绒的内里触感却又非常舒适。没有一般雨衣外套摩擦会产生的噪音,双向弹性也让身体伸展时获得很好的灵活度。穿起来就像一般的短版大衣,十分融入生活。
内里是聚酯纤维,有弹性,还有抓一点细绒,触感很舒服,流汗不会黏着皮肤。缝线处的防水贴条也很扎实地贴好,而且布线完整、确实。
扎实耐用的布料结合复制的工法,反应的现实便是「重量」。女版S号实测478克,和呆呆另一件Gore-Tex Pro雨衣的292克相比,足足多了186克。重一点不是罪过,毕竟 Eco Proof 诉求的目的性不同,为了更长的使用寿命,牺牲一点重量也无妨。
而以使用需求来看,这件冲锋衣在山上可能显得略重,但一般日常穿着的话,这点重量并无多大影响。
零件易于修复、更换
为了让拉链易于更换,所以并非使用常见的防水拉链。因为防水拉链备料不多、单价较高,更换后较不容易恢复原本的防水效果。同时让缝线的位置外移,方便裁缝师拆解并重新缝制。
由于不使用防水拉链,所以主拉链内侧加了两片宽大的挡片,交叠后雨水不易慎入,可创造很好的防水效果。
和一般户外冲锋衣简单的拉链设计相比,Haglöfs Eco Proof 复杂的设计虽然因此增加了重量,却大大延长了产品使用周期。
口袋设计
口袋的设计男女款一样。胸前都有一个平口袋,可放地图、悠游卡、证件等小物。
下摆的口袋值得花点篇幅。
除了左右两个上掀式口袋,还有两个开放式斜插手口袋。上掀式口袋以钮扣固定,内层有挡片,所以正常使用的话雨水不会渗入,可安心将怕水的物品收纳在裡面(剪裁结构性防水设计,不保证百分之百防水)。立体式设计则允许它有更大的弹性容量。
接下来是插手口袋,乍看像是NG设计,因为开口很大,豪雨状态可能会让里头积水(没有排水孔)。但在一趟日本火打山的行程中,上山时连续淋了快四个小时,里头始终维持干爽让人颇为意外。仔细想想,既然已经有两个防水效果很好的口袋了,这个插手口袋的设计,其实有更生活化的用途。
最近台湾的气候进入秋天,早晚温差越来越大,穿这件外套走在潮湿阴冷的街头,将帽兜戴上,双手插进口袋,那一刻获得的温暖与干爽,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插手口袋内侧也有细刷毛,手伸进去,手背立刻能感受到纤细的触感。那愉悦的感觉,真的要穿过才能知道
也由于这口袋的设计,让 Haglöfs Eco Proof 跳脱一般登山防水外套的范畴,具有更明显的都会生活风格。
剪裁/结构
袖口使用一般扣子,款式朴实简单易于更换。不用魔鬼粘也能延长使用寿命(而且不会把纤细衣物黏坏),较可惜的是袖口无法完全密合。
下摆抽绳可束紧,加强防水防风。抽绳头在两侧口袋内,伸手一拉即可。
在脸颊的地方有一调整扣,配合下方抽绳可以调整帽兜闭合的大小。这张照片也可以看到,主拉链收合后,领口位置略高于下巴,整体的防护性做得不错。不过由于诉求 Lifestyle 使用,要置入岩盔恐怕有点小挤(是说应该也没人会用这件外套配岩盔啦)。
脖子后方有附一个挂衣环,后脑勺不使用调整拉环,而是一片松紧带。
中版长度下摆,后方可盖到屁股一半,弯腰或伸手时不会露出腰部,藉以加强防护。
定位
为什么会设计出这样的外套?Haglöfs Eco Proof 又满足了什么需求?
多元用途
官方宣示外套同属 hiking / lifestyle(登山健行/日常风格)类别。不过认真说起来,个人觉得80%偏向lifestyle,20%才是hiking。这刚好呼应文章一开始所提,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不在荒野,真正要应付的挑战来自日常。
举例来说,可以穿一般休闲外套去上班、去旅游,但穿去野外登山露营可能就不是那么适合;不过只要穿上 Eco Proof ,它的品质、工法和防护性能绝对更值得信赖,使用范围更广更有弹性,可以都会,也可以户外。
穿搭需求
不只一次有人问我,有没有平常穿也很适合的登山外套?言下之意就是:登山外套太机能了,平常用到的机会不多,而且穿搭有点困难。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有没有适合旅行,可防风、防水又保暖、耐穿,重点是穿起来好看时尚的外套呢?
我想,Haglöfs Eco Proof 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实测
场合:单日来回轻装徒步
气候:干燥、晴朗、夜间低温
因为材质的关系,即使不当雨衣穿,Eco Proof 也是一件可以当作软壳穿的外套。布料硬挺但内里舒适,而且有很好的防风、透气效果,上稜线或是风大时均可使用。(其实要拿去帅气地穿着骑摩托车也很适合)
另外也有感而发。平常在都市里穿得很户外一点都不难,但在山上,穿得像在逛街的样子才是学问。
场合:两天一夜轻装户外,宿山屋
气候:潮湿、连续降雨、低温
下雨天爬山,就是会拍出一些哭笑不得的照片。
从头到尾雨没停,泥泞的步道有捐捐水流不断流下。走了快四个小时终于抵达山屋,心情如同高挂的云雾缭绕在深山。可喜可贺的是,脱下外套发现身体没有湿,只有部分没排出的热汗聚积在胸口和后背。
山屋约在海拔2,100米处,室外温度约5度,身上只穿一件底层和薄风衣,外层套一件 Eco Proof。身体并不觉得特别闷热(但说上坡不热一定是骗人的),外套防水性也没话说,同时起到防风、保暖的效果。
场合:三天两夜重装徒步,宿山屋
气候:潮湿、连续降雨、雾雨、低温、强风
整座山谷被浓密的雾雨笼罩,在雨中走了15分钟抵达御库里池温泉山屋,全身像在水里游泳,但打开外套里头依然干爽。
隔天起床,天气一如预报放晴,总算见到晴朗无云的天空。
【背包旅行】
旅行在外,不只求新鲜、求冒险,也求个舒适自在。
【生活日常】
关于生活。
呆呆说:「活着的力道,刚刚好就好。」
我说:「不求多,但求好。」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