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壳外套布料有良好的弹性,不妨碍身体伸展,而且功能全面,可防风、保暖、防拨水,几乎可使用于户外全环境(大雨除外,还是得加件硬壳冲锋衣)。而且穿起来舒服,看起来帅气,清洗保养相对容易,通常是买完一轮户外服饰后就会考虑入手的单品。
衣柜里当然也有几件,但因为款式有点厚重,穿起来太热,只有特定季节或场合可以穿。加上采用轻量化策略,软壳外套出场率不高,大部分时间都躺在衣柜里。后来改用更透气的薄抓绒外套取代,如果风大就再加一件风衣。软壳变成冬季/雪季才穿得住的外套,对我来说,实用性似乎不太高。
直到今年五月穿了猛犸象的经典软壳外套「Mammut Ultimate V SO Hooded」,使用GORE® WINDSTOPPER® 三层布料,又轻又薄、简单俐落。而且几次户外行程都有实际发挥作用,让我重拾穿软壳外套的乐趣。

这篇文章除了解析特色、功能,有更多重点是落在实际穿着的经验分享。毕竟从五月持续穿到十月,接近半年的时间获得不少心得,相信会比艰涩的官方数据更容易消化
简介

我身上穿的是春夏款的灰色软壳,承袭过去的经典设计,功能变化不大(好东西本来就不需要大改款),倒是外型做了一些小改变,看起来更轻盈、更时尚。以下条列几个重点整理,帮助大家快速理解 Mammut Ultimate V SO 软壳外套。
使用GORE® WINDSTOPPER® 三层布料,防风、透气,有弹性,适合全年使用。
布料表层DWR防拨水处理(2018秋冬款更改为PFC-free,不含全氟碳化物)。
开放式3D蜂巢式结构内里,可吸湿排汗,提供最佳化的湿度管理与更好的透气度。
调整式帽兜和高领口设计,加强防风性能。
胸口口袋、两侧暖手口袋。
侧边全开式双向拉鍊,从下摆延伸至腋下,方便通风散热。
袖口有拇指开口,弹性好,剪裁服贴手腕。
剪裁与身形贴合又不失修饰效果。
欧洲制造。
就个人感受而言,我很喜欢外套适当的厚度,秋冬当外层穿,可防风保暖,行进时又能透气,不会觉得穿不住;春夏时可收进背包,休息时套上当作保暖层,可应付高山以外的御寒需求;平时还可当一般帽T穿,骑机车、进冷气房都适合。
当使用的广度增加,外套的价值也就跟着提升了。
解析
【材质】

使用GORE® WINDSTOPPER® 三层布料(原料100% Polyester),极度抗风又极度透气,实用性与品质都值得信赖。(布料LOGO低调出现在左下摆处)

最值得一提的重点:这块 WINDSTOPPER® 布料其实是 Gore® 特地与 Mammut 合作开发的市场独有款(针对外层的针织表布,以及内里的3D蜂巢状结构所做的研发)。想实际体验的话,目前只能买 Ultimate 系列的软壳服饰。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可别买错啊。

独家研发的针织表布,有些微光泽感,弹性好、触感柔软,穿起来很舒适。

布料表层DWR防拨水处理,2018年秋冬款更进一步改为PFC-free。不过露水很重或是大雨环境还是请乖乖穿上雨衣。

内里是开放式3D蜂巢六角结构,由Gore®与Mammut独家研发,吸湿排汗,不只能做好温控管理,也加快汗水排出的干燥速度。

质感真的非常好。也可以发现,左手臂上的猛犸象LOGO改成更低调的浮雕形式。
实测重量,男版M号净重430克。
【帽兜/领口】

有些人穿Windstopper布料仍觉得有风灌进身体的话,大多是脖子那边没有做好防护。平常帽子放下的状态是这样。

可以透过隐藏在内侧,上头标有「PRESS」字样的按钮,用手一压一拉,就能将帽兜收紧。

左边是拉链全拉,但帽兜未收紧的状态;右边是调整抽绳后的样子,只露出眼睛鼻子,如果再加上护目镜和魔术头巾,可以提升更多防风性(同时也能防止体热外泄)。
【口袋】

正面两个暖手拉链口袋,可收纳小物,也可打开增加透气。

胸口拉链口袋,男款独有。内部空间很大,整只手掌都能进去。一样可以打开当作通风口。

内层网布很透气。

女款没有胸前口袋。
【袖口】

很喜欢的贴心小设计,拇指开口的布料弹性很好,触感舒适,天冷时可搭配薄手套。
【侧边透气拉链】

双向全开拉链,有多种调节方式。左边和右边适合行进间使用,中间这个应该是休息时打开来散热干燥用。

不然很难想像有谁会在上腰带状态将拉链全开?但仔细想想,如果轻装状态,像是越野跑、路跑,也许就会需要全开吧。
如果有寒流严冬季节也有持续跑步习惯的人,这件软壳会非常实用。

也由于侧边拉链的关系,外套下摆没有抽绳可以束紧。但因为长度适中,而且布料有弹性,手臂伸展时还不至于露出太多腰内肉。
实测
【瑞士】
季节:五月,春天,均温约摄氏十五度
气候:干燥、晴朗、低温、降雪
海拔:1,000~3,000米
地点:策马特、少女峰、瑞吉山
场合:轻装健行
来到 Mammut 的发源地,发现街上只要身穿户外服饰,甚至一般休闲打扮的人,有八成机率都是 Mammut 的使用者,国民第一户外品牌当之无愧。而且实际待在当地旅行短短几天,完完全全可以明白,登山、观光、休闲产业发达,且户外运动发展蓬勃的瑞士,Mammut猛犸象会使用什么样的思维去开发产品。
五月瑞士进入春天雪融季节,但是平均温度依然不高,接近台湾冬天没有寒流的状态,干燥、低温,阴天时会觉得很冻,下雨时体感低于十度。观察路上行人的穿着,多半接近秋冬装扮(可能都待在山区较多),大多穿刷毛、软壳当作外衣。雨天另当别论,一律雨衣应对。瑞士的地理气候条件,让户外服饰能够深入生活各个角落,使用非常普及。



第一站:策马特 Zermatt,海拔约1,600米的观光山城,早晚气温很低,但太阳出来后的温度约在摄氏25度左右,干爽晴朗有微风,是非常舒服的天气。
这天由向导带队到镇上的「小白花步道」),实际完成14公里,爬升400米,到达约2,000米的山坡后返回,难度不高,是散步等级的步道。
身上穿着一件羊毛混尼龙短袖底层,外面套一件 Ultimate V SO 软壳,全程未脱,偶尔上坡时会打开拉链透透气。第一次穿这件外套到户外徒步,感觉还未能测出它的实际功力。


在策马特下榻的旅馆阳台刚好可以看到马特洪峰(还在调时差很想睡)。室外微凉,像秋天,把 Ultimate V SO 当作一般外衣穿还不错。

第二站:伦茨堡 Lenzburg,距离苏黎世40分钟车程的小镇。当天下雨,气温其实很低,身上一件薄长袖底层,外搭 Ultimate V SO,表布防拨水可挡小雨,冷风吹来把帽子戴上可以御寒。
我们跑去参观镇上的 Schloss 古城堡,意外巧遇穿梭时空的村民(?!)


第三站:少女峰 Jungfraujoch。活动范围约在2,000~3,000公尺之间,天寒地冻,又湿又冷,大部分时间身上都穿软壳+雨衣,而且因为下雨,移动方式以搭火车为主,无法感受 Ultimate V SO 的威力,觉得可惜,很多期待已久的路线都无法成行。



最终站:瑞吉山 Mt. Rigi。总算放晴了吧!
山顶海拔约1,800米,温度摄氏15度,风略强(看云就知道),难得可以脱下雨衣,终于可以让软壳外套出来透气。太阳很大,走路时微微出汗,最容易感受湿黏的背部依然维持干爽,身体不觉得闷热,而且防风效果没话说。这次体验很满意,期待这件外套能挑战更糟糕的气候(?)
【西班牙朝圣之路】
季节:七月,夏天,均温约摄氏二十度
气候:多云时晴、低温
地点:西班牙
场合:多日徒步健行
一直以为西班牙的夏天会非常炎热,打算全程穿短裤短袖应战,中层应该用不上。没想到,最后一百公里接近海岸,而当地 Galicia 加利西亚自治区是出了名容易下雨,时常阴晴不定、乌云密佈,走在郊区山丘或乡间小路,温度大多在摄氏18度至25度之间,几乎得全程穿著短袖+风衣。
最后两三天接近终点,气温越来越低,阴天毛毛雨,预报是摄氏11度,但体感应该有10度,只要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休息就冷得发抖(明明是盛夏呀),还好有带上 Ultimate V SO,在行进间穿着正适合。



朝圣之路的地势平缓,路线难度不高,属轻装行程,可以将它视为普通背包旅行。Ultimate V SO 轻量、不厚重,比薄风衣的防护性高,能保暖,而且简洁好看好穿搭,很适合在气候稍冷的地方当作旅游外套使用。
【日本百名山:火打山】
季节:九月,秋天,山区温度约摄氏十度
气候:潮湿、连续降雨、低温
海拔:1,300~2,100米
地点:新潟县妙高市-火打山
场合:两天一夜轻装健行

第一天是下不停的大雨,全程雨衣。第二天,清晨仍然潮湿,雾气很浓,下山途中开始放晴,改穿一件厚长袖底层+Ultimate V SO 软壳外套。
第一天从1,300开始爬升至2,100米,在雨中抵达山屋,一碗热腾腾的泡面在手实在感动无穷。Ultimate V SO 当作山屋休息穿的衣服还不赖。

隔天清晨内穿羽绒外套,外搭软壳,到山屋外的湿地走走。天空有下一点小雨,树丛的露水很多,Ultimate V SO 表布刚好能发挥防泼水功能。


早餐后开始下山。阳光将秋天红叶照得更鲜艳了。
太阳出来后温度渐渐升高,怕热的呆呆将侧边拉链打开通风透气,一路轻松走下山。呆呆是非常怕闷热的体质,常常我衣服仍穿紧紧的状态,呆呆已经脱得只剩底层(怕冷程度根本和我们的体脂含量成反比)。她能穿得住代表大多数人都能穿得住(自己讲)。
当时下山速度颇快,热汗难免,林道间的风也不大,散热排汗的功能正常发挥。
【日本百名山:立山连峰纵走】
季节:九月,秋天,山区温度约摄氏五度
地点:长野县富山市-立山
海拔:2,400~3,000米
场合:三天两夜重装健行
气候:潮湿、晴朗、低温、强风
从火打山下山后,隔天立刻搭车到富山,经过一连串大众运输转乘,第一晚在雨中抵达室堂的山屋过夜。第二天果然如天气预报出现晴朗的好天气,从2,400米的御库里池温泉旅馆出发,依顺时针上攀到稜线2800米的剱御前小舍,再接续往雄山前进。
风景很好,心情也很好,第一个上坡出汗量增加后,立刻把清晨御寒的雨衣外套脱掉,只剩一件长袖底层+软壳外套,接下来全程都维持一样的穿着。立山行程可以说是这件外套的成果总验收,Ultimate V SO 彻底发挥它强大的功能。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立山的秋景令人惊艳。正中午温度约在摄氏15度左右。
上稜线抵达剱御前小舍。风大,温度下降,休息时呆呆把软壳穿着防风。(风景美到吃手手?)
跟身后的剑岳合影。照片是朋友拍的,所以没修图,看起来还真显瘦啊
大多数时间都在暴露的稜线上行走,午后云层升高,风速加快,可以看到山岚云瀑快速削过,不仅视线受阻,温度也因此降到约摄氏5度。冷的时候把外套帽子戴上,寒风不会吹到后脑勺、脖子、和耳朵,瞬间觉得温暖很多。
风大、午后多云、日夜温差大,在稜线上上下下颇消耗体力。出汗量很大,但是身体并没有湿黏、闷热的不适感,这跟过去穿厚厚的软壳外套感受差很多。
尤其身上的背包 Hyperlite 并非属散热很好的款式,背面会紧贴不易通风排汗,汗量之多在爬陡坡时可以想像。但在风速那么高的稜线上,完全没有感受到一丁点冷风渗透到肌肤的寒意(Windstopper真的有效),而且外套内侧的3D背衬完全发挥吸湿排汗的作用,充分感受软壳外套带来的舒适性。
像 Mammut Ultimate V SO 这样轻薄、柔软,抗风性和透气性又很好的软壳外套,适合在夏季高山或是冬季全山区使用,实用性、泛用性超高,是一件堪称全方位的登山外套,说实在,真的很让人满意。
呆呆说:「让人爱不释手。就像生活常穿的棉质帽T一样,好穿、好搭,而且实用!」
对啊,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件单品是在特定需求时,下意识就会去衣柜里抓出来穿的衣服。那在户外呢?那在户外的时候呢?有没有哪一件衣服能担任这个角色?我觉得Mammut Ultimate V SO 有机会成为这样的存在。
款式
Mammut Ultimate V SO 有分三款(男女皆同),立领(Jacket)、连帽(Hooded)和背心(Vest)。
题外话,今年开始 Mammut 再度更改LOGO标准字的设计,据说是新来的设计总监无法接受竟然有人不知道猛犸象是来自瑞士,且历史超过150年的户外品牌,所以把「SWISS 1862」放在大象旁边,并改用白底红字的设计,看起来更具现代感。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