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秋天,疫情有所改善,郊野公园口罩令亦于早前解除,看来重回山野的季节可以顺利展开,是时候打点一下出发前的新装备。
虽然近年越来越多山野爱好者喜好以越野跑鞋取代传统的高帮登山鞋,但其实每个人的体能、享受山野的形式等等都不同,不同鞋款设计上亦有各自针对的性能特点,最重要还是选择适合个人用途的鞋款。
早前测试户外知名品牌Salomon萨洛蒙的旗舰级登山鞋Cross Hike Mid GTX,发现原来可有一个鞋款同时混合越野跑鞋和登山鞋的部份特性,令人对登山鞋的规格有了另一种定义。
测试路线:约5公里,路况原始,需要穿过草丛和泥泞地,多数以原始沙石路为主,少有人为修缮。
鞋款简介
作为越野跑界别的龙头品牌,Salomon萨洛蒙向来都是本地以至全球山野爱好者的主流选项,如Speedcross等越野跑鞋系列,性能一直得到大量国际级跑手以成绩印证。
品牌的登山鞋出品方向,相对越野跑鞋却较少看到的评测与反馈。今次的测试对象Cross Hike Mid GTX,其实亦是本人首次穿着Salomon萨洛蒙山野徒步 ,结果亦感觉甚有惊喜。
Salomon Speedcross 5
Cross Hike Mid GTX其实并非从零开始研发的登山鞋款,而是从极具人气的越野跑鞋Speedcross中调整出来的版本,因此单从外表比较,Cross Hike Mid GTX与Speedcross 5的外底、中底系统几乎相同。
两者的中层吸震物料同样是Energy Cell+,尤其是后跟的回弹感觉便更明显。掌跟差亦有10毫米,是越野跑鞋常见加强前向推力的物理结构。外底方面同样是Salomon萨洛蒙自家研发的Contagrip抓地物料,配以夸张的人字型抓地坑纹,以免黏附沙泥影响抓地性能。简单理解,如果就一双运动鞋的灵魂是中底的话,Cross Hike Mid GTX拥有登山鞋外观,却有越野跑鞋之魂的鞋履。
Cross Hike Mid GTX
作为一款换上了登山鞋结构的Speedcross,Cross Hike Mid GTX没有因灵活性的局限令优秀的中底得物无所用。
相反,这款登山鞋的重量只得396克,几乎是一般没有刻意轻量化的跑鞋重量,但是中帮的结构,却又令它一定程度上兼得登山鞋对小腿和脚踝的支撑力,配上鞋面高效防水的Gore-Tex膜、越野跑鞋中常见的Quicklace绑带系统,鞋子的灵活度与坊间多数的登山鞋用感都截然不同,颠覆传统上对登山鞋的笨重印象。
Cross Hike Mid GTX只得396克,几乎是一般未有刻意轻量化的跑鞋重量。
试后感
今年因为疫情关系少了练跑,多了徒步登山,本身体能状态已大不如前,加上一直以来小腿肌力又不争气,尤其在疫情后训练量减少,这个问题便更加明显,每每在肌肉开始疲倦后,脚踝便很容易向内崴受伤。
不良的动作习惯亦直接影响到我的膝盖,令我经常爬山、跑步的过程中膝痛复发。一心想轻松享受山野的我,决定脱下越野跑鞋,换上登山鞋,换取更轻松的假日旅程。
Salomon萨洛蒙 Cross Hike Mid GTX的细节:
Cross Hike Mid GTX其实是从越野跑鞋Speedcross中调整出来的版本。
Quicklace绑带系统。
绑带可收入鞋舌之内。
鞋领外例有防撞部件。
内例防撞部件之外,亦有防磨考虑。
鞋身的Gore-Tex膜防水能力甚高。
鞋身有预算陷落在湿软泥地时的额外缓衝位置,水份在鞋侧亦难以透入。
越野跑鞋级别Energy Cell+鞋跟系统。
单看中底实在难以分清它是越野跑鞋还是登山鞋。
鞋头有额外防撞加固。
鞋领结构令前后屈曲扭动脚踝的空间充足。
品牌自家Contagrip防滑外底和人字型抓地坑纹。
走在原始地表上,中底与脚掌的反应和缓震比例拿捏得不俗。
一般来说,高帮的登山鞋对比越野跑鞋,无疑拥有更高保护性能,同时伴随副作用,就是负重增加,应对複杂地表的反应灵活度亦会降低,影响前进速率。如果预期行程中针对本来就较原始复杂的路况,甚至需要攀爬等的话,高保护性能固然有价值。要是针对的目标是竞速型的山系活动,登山鞋没什么优势。然而当我今回试过Cross Hike Mid GTX,一定程度上扭转我对登山鞋的既有印象。
这次做山鞋测试的路线只有5公里左右,路程不长,但由于山与山之间爬升的倾斜度大,路况绝多数都是鲜有人为修筑的原始沙石路为主,过程中亦要穿过高及半身的草丛、淹过鞋面的泥泞地等,加上出发当日正值下雨前的闷热天气,都令这条路线不易应付。好消息是,这样的环境反而令我对鞋子的能耐有更深刻体会。
山鞋测试的路线只有5公里左右,但原始的地表、天气、攀升幅度等等,都令路程不易应付。
穿上Salomon萨洛蒙 Cross Hike Mid GTX的首要印象已经令我有点惊喜,就是作为一款登山鞋来说,它实在轻巧得有点不真实,如果不是脚踝拥有中帮包裹的话,脚感上实在跟越野跑鞋的分别不大。同时间它的鞋领结构亦有刻意考量,前后屈曲扭动脚踝的空间充足,前掌阔度适合亚洲人脚形,运动后脚掌膨胀仍不觉逼狭,舒适灵活的程度是我意料之外。
刚才说过测试当日天气非常闷热,中途亦要走过泥泞地,及至行程的尾段更下出雨来,这样的环境正好试尽鞋面的无缝密闭网眼布与Gore-Tex防水透气膜的能耐。结果亦令人十分满意,脚掌无论外在环境是湿是热,最后都能维持出发初期的通爽,连走过泥泞地的痕迹都一点不留,正是因为它的防水性,泥泞的水份被日照晒干后已在过程中自然脱落,过程中脚掌连半点透水的湿滑感都没有,这些都是鞋子的优点,但当然它亦非完美。
浮沙碎石遇上雨水令鞋子的抓地力开始不稳。
已经在毫无树荫的原始斜路上,走了3个多小时上坡下坡,身体多少开始疲倦。前面提过,我本身正是因为小腿肌力不足,才尝试换上加强支撑脚踝的行山鞋。但在这个环节中,结构上选择偏向灵活性能的Cross Hike Mid GTX,对于脚踝的支撑不太明显,只足够减低脚踝向左右内拗的风险,最起码对每次行山几乎都一定拗到脚踝的我来说,今次亦丝毫无损。
可供脚踝前后灵活屈曲扭动空间,反而对用家本身的小腿肌力方面还是有点要求,亦在穿过无数草丛之后,纵使鞋面不入水,鞋领却会跌入细小树叶、树枝等异物,Quicklace绑带系统虽然令穿脱更方便,却好像未能如传统弹性鞋带般有效收紧鞋领。
但防水与通风性能绝对一流。
缓震方面,始终是移植自Speedcross的Energy Cell+中底系统,走在原始地表上脚掌的反应和缓震比例拿捏得不俗,步伐的流畅度很高,即使回到水泥硬地,外底的抓地坑纹亦无碍手碍脚的凹凸触感,对于已穿惯越野跑鞋的人来说,并无适应问题,但是外底抓地上,还是有点本地山友评价Salomon萨洛蒙的老毛病,就是在部分环境之下会出现抓地力不足的问题。
Cross Hike Mid GTX跟Speedcross 5一样,外底物料採用品牌自家的Contagrip,并尝试在抓地坑纹上调整,除了加大了人字型的抓地纹外,钉与钉之间的空间亦较大,改善黏附沙泥后影响抓地力的情况。因此在干的沙石地,甚至在踏过泥泞后回到沙石地地环境下,Cross Hike Mid GTX的确发展出不俗抓地力,主要旅程中不论上山下山都不会崴脚。
可是当旅程接近完结,天空下起雨来之时,正在下山的我走在越见湿滑的沙石地上,浮沙碎石遇上雨水令鞋子的抓地力开始不稳,滑倒两、三次之后,我亦不得不多注意每走一步时的落脚点,加上脚踝的支撑力本来就不算强,雨中下坡明显会令鞋子的登山鞋优点打了折扣。除此之外,绝多数环境下Cross Hike Mid GTX总结我的体验还是相当不俗,称得上兼得登山鞋和越野跑鞋特性的水准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