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又幸运的借到了 Hilleberg(希尔伯格)的这款Anaris山小屋轻量二人帐篷,实际背着它上山、来回走了18公里、选地扎营并且睡了一晚…,下午还遇到了午后雷阵雨,几乎可以说是完整体验 (测试) 了这顶帐篷。
Anaris这顶帐篷究竟好不好用呢?今天就来跟大家来分享最真实的体验心得评价吧~这篇文章将会介绍:
Hilleberg(希尔伯格)是什么品牌?
Anaris山小屋开箱介绍
我的Anaris体验心得评价
Hilleberg(希尔伯格) 是什么牌子?
Hilleberg(希尔伯格) 有着欧洲帐篷之王的称号,早在1995年便已被欧洲业界评选为最优秀的帐篷。
将帐篷的内帐与外帐连成一体,使帐篷搭设时内外帐可以一起完成的设计,算是当时的创举!缩短帐篷搭设的时间,也使得在雨天搭设时更方便。
Hilleberg(希尔伯格) 的帐篷做工精致,展现令人惊艳的轻量与强度,历年来已被不少高山及极地探险队所选用。
想要了解更多HilleBerg的帐篷设计理念及细节,可以到它的官网查看。
Hilleberg(希尔伯格) 的品牌精神
Hilleberg(希尔伯格)的缝纫师会将自己的名字缝在帐篷上面,以示负责,显示他们对自己的缝纫技术有超高的自信,这是真的,下图就是在这次使用的anaris上找到的缝纫师名字。
缝纫师的名字缝在帐篷上面,可见缝纫师对自己的要求及自信
Anaris 山小屋 黄标 轻量二人帐篷
帐篷特色:
山型结构:可与两隻登山杖结合作搭设,也可使用营绳悬挂的方式搭设。
采用 Kerlon 1000 的外帐布料,抗撕裂强度来到 10kg。(抗撕性的重要)
三季帐:通风性的外帐设计,内帐门口是纱网,更凉爽透气。
大空间:提供双人的舒适大小或者是单人的奢华空间。(内帐尺寸120×220)
搭设容易:内外帐结合的设计让搭设更简单。
双入口设计:双入口和双前庭,让空间的使用更加灵活。
多种搭设方式:内外帐可以分开使用,让 Anaris 的使用者有更多样化的搭设方式。
这款 Anaris 艾纳瑞斯是一款非常轻量且透气良好的双人帐,其设计的原始模型来自于 Hilleberg(希尔伯格) 的第一款帐蓬款式 Keb。
专为温暖气候的徒步旅行背包客所设计,它双前庭、双出入口的结构提供两人拥有更弹性的空间使用。
两个人都可以有各自的前庭跟出入口。不仅如此,它也提供了单人旅行者一个极轻量化的奢华享受。
Hilleberg(希尔伯格) 的第一顶帐篷 Keb
Kerlon 1000抗撕裂布料,到底有多强?
Hilleberg(希尔伯格)的帐篷所采用的Kerlon布料,原来是创始人Bo 意外中发现它的强韧。之后不断的精进这块硅涂层的布料,让他越来越轻以外,也有更强的抗撕裂性。
那么,帐篷的抗撕裂性到底重不重要?
我觉得比起一般露营区露营,登山、徒步要使用的帐蓬更需要抗撕裂。抗撕裂性较差的布料,一旦有小破损就很容易顺着破损的地方继续造成破坏,连带造成大损伤。
如果帐篷在户外时不小心受到损害,你一定不会希望让损害扩大的。所以高抗撕裂性就是一道最终的防护,让你有时间做修补,有机会撑过户外环境的挑战。
在 Hilleberg(希尔伯格)的帐篷之中,anaris是属于黄标的帐篷,并不是最顶级的,它采用的外帐Kerlon1000也不是抗撕裂性最好的。但是,Kerlon1000布料的表现依然亮眼啊!
多变的搭设形式
Anaris山小屋这款双人帐,最特别的就是它的搭设有多种变化型,如下图所示可以分为五种型态,让使用者可以随心调整。
如果是夏天很热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只搭外帐,它就变成天幕了。(如图右下角)
各种搭设形态
HilleBerg的黄标是什么意思?
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依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帐篷,HilleBerg将他们的帐篷分成四种四标,也就是他们的色标系统。
Hilleberg(希尔伯格)的色标系统
黑标 : 最坚固耐用的系列,适合一年四季、任何环境、所有的使用者。
黑标表示最简单使用的帐篷系列,也非常适合新手从事高强度的探险使用。
红标 : 四季帐蓬,且在轻量化上有绝对优势,在强韧度上依旧有亮丽的表现。
适合重视轻量化而愿意牺牲一点点舒适度及强度的使用者。
黄标 : 优先考虑轻量化的族群,适合温暖、没有雪的环境下使用。
适合将轻量化放在优先考量而愿意牺牲一点点舒适度及强度的使用者。
蓝标 : 特殊需求及规格的帐篷。
这次介绍的anaris帐篷是属于黄标,是相对在HilleBerg里面算比较低阶的帐篷,适合三季使用,比较不适合冬天使用。
帐篷开箱|Anaris体验心得评价
Anaris这顶帐篷到底有没有那么棒?好不好用? 经过我这一趟的实际体验,我来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吧!
1. 重量超轻,收纳方便又快速
刚拿到这顶帐篷的时候真的好惊讶! 居然就这么小小的一包!
而且拿起来也超级轻盈的(1.4公斤)。
因为这顶帐篷本身没有任何的营柱,他的搭建是用登山杖 (或坚固的树枝?) 撑起来的,所以帐篷本身就超级轻的,只有布料跟轻量营钉的重量吧。
而且也因为没有营柱,所以它的收纳体积可以压缩,挤一挤就可以把它挤得小小的。一般帐篷有营柱的话,可不能让你这样挤,挤下去营柱就断了吧!
收纳方式也很简单,而且很快。营柱抽出来、营钉拔起来后,把帐篷对折一下就可以开始卷了,卷得不漂亮也没关係,一定可以塞进收纳袋里的,因为anaris的布料真的很薄很轻。
这么轻薄的布料,又同时可以达到完全防水+10kg抗撕裂强度的布料 (Kerlon 1000),真的是难能可贵。
2. 帐篷搭建设计简易又聪明
前面提到的, Hilleberg(希尔伯格)的设计让帐篷的内外帐可以同时搭设,这点我非常有感。
因为这次去山里的时候正逢雨季,午后雷阵雨很频繁。我们到达扎营地点刚好就要开始下雨了。
相较于其他帐篷,必须先搭起内帐再披上外帐的方式,我们的anaris在搭设过程中比较不怕雨水弄湿内帐。因为从头到尾,内帐都挂在外帐下方,受到外帐的保护,所以我们可以比较悠哉一点!(悠哉一点点而已啦,毕竟下雨总是比较烦人的…)
帐篷利用登山杖搭设也是非常棒的概念,整合解决了多余的营柱重量、营柱收纳麻烦、登山杖的有效利用…等等问题。
提醒大家一定要带2支以上的登山杖,不然帐篷搭不起来就麻烦了。要捡到适合的树枝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
3. 使用空间大,兼顾使用方便性
这顶anaris的内帐空间尺寸有120*220这么大,而且因为是山形的,高度也不会太压迫。
帐篷分为两个门、两个前庭,两个人可以各自拥有一个出入口,这非常方便。而且前庭可以放东西的空间还蛮大的,放鞋子、背包、杂物….都很方便,而且安心。
甚至刚开始下雨时,我们的天幕还没搭建起来,我还把团友的轻量椅放进我的前庭内躲雨,空间真的很够啊!
还有,内帐的顶端两侧都有可以吊挂营灯的地方,使用起来让我觉得很贴心~~
内帐120公分宽,两个人刚刚好
设有勾环可吊挂营灯
前庭可以放置杂物,而且空间蛮大的
4. 通风良好,很适合三季使用
anaris的内帐有着大面积的纱网,前后侧整面墙几乎都是纱网,而外帐与地面之间有拉出一段空间,可以让气流进入帐内。
我们在帐篷内睡觉的时候可以明显感受到有小气流吹进帐内,老实说当时蛮冷的,还好有pajak跟睡袋…
它的外帐边缘是可以往下钉的,让外帐可以贴着地面,减少冷空气进入帐内。但碍于地势的关係,我最后没法这么做。(这部分的缺点后面会说明)
但这顶帐篷的设定本来就是温暖气候的登山徒步帐,适合三季使用,所以就通风性来说,它的表现确实非常优秀。
5. 防水性能佳,睡得安心
Anaris双人帐的耐水压有 5000 mm,非常防水。尤其以这么轻薄的布料可以达到这般防水系数,真的很厉害。
我们这次登山也刚好遇到了午后雷阵雨,我们也安然度过了,内侧没有任何渗水的现象。虽然内帐的纱网上有一些水滴,但我认为那是在进出时不小心被雨水打进来了,不是防水系数不够的问题。
当然,使用上也发现了一些小缺点,我们也整理如下:
1. 必须下钉才搭得起来
在选择扎营地点的时候,我们原本有打算搭在明隧道或石猴的棚架下,但因为地面是水泥地,无法下钉,最后只好放弃。
不过也还好没有搭在棚架底下,才有漂亮的照片。搭在棚架底下虽然不会淋雨,但拍照真的不好看啊…
还有,如果地面的土石太松软,也会不好搭。我就有好几次在搭设过程中营钉被连根拔起。
这些都是非自立帐的缺点,算是追求轻盈帐篷的一些必然牺牲。
2. 搭设面积需求较大
这顶帐篷展开后蛮大的,而营绳还要再向外延伸,所以它的搭设所需面积其实更大一些。
所以大家在选择扎营地点的时候,要注意腹地是否够大、够平坦。
3. 门片可再增加一点点弹性
我总觉得出入口的门片可以增加一个起眼孔或拉环,让我可以再拉一条绳子把它撑起来。
不然以目前的状态来说,你想要让门片常开的话,只能利用侧边的弹力带将门片卷收,这种型态我觉得在下雨的时候不够方便跟安全,雨水容易打进内帐。
如果门片可以多做这个小设计,我就可以多做一些变化,让门片可以常开,同时又不让雨水容易打进内帐。
Anaris优缺点总整理
优点
帐篷收纳后超轻巧
搭设方式聪明
使用空间大
通风良好
搭设形式多变,增加使用弹性
缺点
非自立帐,必须下钉才搭得起来
搭设的面积需求较大
门片的使用弹性有机会更好
Anaris的评价总结
Hilleberg(希尔伯格) Anaris这顶帐篷 综合以上所提到的优点,它其实让我非常满意。
虽然它的价格比别的牌子来得贵,但一分钱一分货,谁叫人家是帐篷之王!
而且前面也有提到,硅涂层的成本就是比较贵,而且高强度的抗撕裂性也大幅提高了帐篷的耐用性,帐篷使用的总次数摊提下来,其实价钱跟别的帐篷不会差太多。
老实说,如果我真的热爱登山活动的话,我真想考虑买一顶。毕竟是 Hilleberg(希尔伯格)的双人帐。
另外,山形的帐篷真的是很经典的造型,我一直都很喜欢。结合了轻巧优异的材料以及聪明的搭设方式,这种用新材料、新概念诠释经典的感觉,我很喜欢!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