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可以保护身体内部器官,也主掌身体外部的温度感知、触觉和压力,最重要的是皮肤肩负调节温度和控制汗水蒸发的功能。然而人体皮肤十分脆弱,若非受过长期训练,其实很难适应于过冷或过热的环境,所以人类需要衣服来保护身体。而在气候特别严峻的荒山野岭,高机能的底层衣(Baselayer)就是身体与外界的基本防线。
底层衣可说是身体的第二层肌肤,吸湿、排汗、快干是基本要求,穿上身就不会轻易脱掉,如果不是淋湿或脏得非常彻底,基本上应该是一件穿到底,所以舒适性会是选择的第一要件,而底层衣的舒适性的关键则来自于它使用的材质和技术。
想想看,要和皮肤长时间接触,穿起来舒不舒服当然极为重要。
(上衣:Arc'teryx RHO LT;地点:意大利多洛米蒂山区)
选择优秀的底层衣,即使在冰天雪地只穿一件也有保护作用。
一般来说,选择底层衣要考虑两点:
1. 材质
聚酯纤维(Polyester)是一般底层衣的主要原料,但因为具有斥水的特性,所以为了让聚酯纤维能够达到吸湿、排汗、快干的基本功效,一般会使用两种方法来增加它的亲水性。
第一种是化学性的方法,将布料浸泡在化学药剂,制程简单、成本低,但这种方法会因为清洗和使用的次数增加而使得亲水性衰减,而且有些会变硬、掉色,舒适感大打折扣。
第二种,我称为物理性的方法,从材质和编织法下手,透过混纱技术或是製造纤维断面来增加布料和皮肤接触的面积,因此吸湿排汗的效果会比使用化学药剂更好更持久,当然也更耐穿。可想而知,价格会比一般底层衣高一点。
而美利奴(Merino)羊毛衣在近年则越来越流行,不仅柔软、舒适,具有底层衣的基本功能,而且有良好的温控和抑臭效果,比起化学纤维,这来自绵羊身上的天然材质在户外有一定的基本市场和拥护者。只是价格会再往上一翻,而且不少人对于容易变形、不易保养的羊毛衣颇有芥蒂。
2. 厚度
选了材质,再来选厚度,这跟买自助餐一样是有顺序的(疑)。厚度的选择就简单多了,怕热穿薄,怕冷穿厚。只是底层衣不像羽绒睡袋,没有所谓的「舒适温度」、「极限温度」,不是说穿越厚就越不怕冷,还是要看自己的生理条件以及当时的气候条件来决定。所以我认为,衣柜里至少要有三种厚度的底层衣。
优秀的户外品牌底层衣系统都有分厚度,如icebreaker以磅数区分,如120、150、200;早期的Patagonia则是以数字区分,如C1、C2、C3、C4;Arc'teryx则是使用SV、AR、LT、SL为标示。
不过P牌底层系统近已改为主流的分类方式,也就是Lightweight(轻薄)、Midweight(适中)、Heavyweight(厚重)。而Arc'teryx在官网上其实也早已分为Lightweight、Midweight和Cold Weather三个类别。个人觉得这样的分类才不会让人搞混。
以下以我自己做的对照表来说明,解释起来会清楚一点。
可以看到从最左边分成三个大类:Lightweight、Midweight、Cold Weather,分别适用于不同气候。接着由上至下是厚度的区别,PHASE SL最薄最凉爽,RHO AR最厚最暖,以此类推。(附注:Arc'teryx命名系统)
PHASE系列取消原本最厚的SV,这两年改由羊毛衣SATORO系列来承接中间厚度,加上原本经典的RHO刷毛衣,成为目前鸟牌登山底层衣的三大系统。(跑步的另有一套系统)
所以底层衣要怎么挑?看「特色」那个栏位即可,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但为了不要让大家伤脑筋,请容我再花点时间分享这几年来穿始祖鸟底层衣的心得。首先从最薄、最基本的开始讲起。
1. PHASE
「Phase」读音近似「Face」,是Arc'teryx最基础的底层衣,使用专利Phasic™排汗布料,将亲水纱和斥水纱混织,善用两种纱线的特性来达到吸湿、排汗的效果。
亲水纱吸水,负责把汗水吸收使体表感到舒适,这就是「吸湿」;斥水纱不吸水,可以减少布料吸收的水分,把多余水分输送给亲水纱,让肌肤保持干爽,这就是「排汗」。
而始祖鸟的Phasic™布料,就是将两种纱线混织而成。其中斥水纱还使用了DAO™(Durable Anti-Odor)技术,有持久抑菌抑味的效用。
这种以物理性织法来达到永久快干排汗的技术,在户外市场已渐渐取代化学药剂制法,价格会高一点,但使用年限更久,长远来看是更划算的投资。
今年春天的美国公路旅行穿着Phase SL(黑色上衣),是Phase家族里最薄的底层衣,属Lightweight等级。天热可单穿,天冷加风衣,亲肤感极佳,而且相当透气、快干。
与其他户外牌底层衣相比,Phase SL的内层在大量流汗时穿脱并不会粘黏在肌肤上,即使洗涤多次也仍保有这个特性。亲肤感的些微差异,大概也只有女孩子细嫩的皮肤可以感受到。另外,Phase SL剪裁的用心,在大幅度动作时仍可服贴于肌肤,活动力、伸展度都优于一般底层衣。
官方没有明确的UPF防晒指数(他们认为这是底层衣,理所当然会加件外衣,所以就没送验了),但呆呆会在曝晒的中级山穿来做基本防晒,而且即使是长袖也不会闷热。
当然穿短袖感觉会更凉爽,但以个人经验来说,我认为汗量大的人更要穿贴身的长袖底层衣,可以加速排汗,才不会让皮肤黏黏的,感觉很讨厌。所以我在山上几乎都穿长袖,只有跑步才会穿短袖。
女款Phase SL领子后方的剪裁很特别,肩膀两块布是独立且交错的,很喜欢这个偏女性化的小细节,男款就没有这样的设计。
从这角度看肩部两块布的立体剪裁,穿起来会挺拔一点,很微妙的处理。
拍照时才发现原来衣侧下摆有写型号。
侧面腋下的立体拼接。腰部那块三角形的剪裁是女款独有,增加些许腰身和臀部的空间,穿起来会更贴合身体。建议把家里几件不同的排汗衣拿出来比较,很快就能发现差异之处。
身上这件Phase AR Zip大概是2014年买的,是我人生中第一件始祖鸟产品。左手臂上还是旧款的LOGO,新款已经没有色块,而是一个更简单的鸟骨头。
在大部分品牌都很强调品牌LOGO的显眼度时,Arcteryx原厂的设计理念是希望能用外观、剪裁让大家一眼就可辨识为鸟牌商品,所以反而会希望LOGO低调一些。
努力找了很久才找到这张旧照片,毕竟大部分穿著底层衣时外面还会加衣服。其中一个原因是,底层衣普遍不耐磨,很容易在背包背带和屁股的位置起毛球。
Phase AR定位在「Midweight」,厚度中等,以登山环境条件来说,我只有在稍冷的季节才会穿,盛夏高温基本上是穿不住的。天冷时加件背心,可以兼顾核心保暖与Phase系列的速干、排汗功能。
另外,细看Phase AR的剪裁,在侧面腋下的位置其实是拼贴了一块比主面料薄的布料,可以加速腋下排汗,穿起来也比较凉爽。这些细节如果不拿起来摸一摸、比一比,其实很难发现。
至于要圆领还是立领?个人偏好有拉链的立领款式,闷热时可以把拉链解开加速散热。
【结论】适合短时间内排汗量较大的高强度运动,像坡度爬升大又湿热的地方,是Phase可以好好发挥的环境。不过这个系列的剪裁非常合身,建议到户外店试穿一下。
2. SATORO
接下来进入重头戏,我实在是太爱这件Satoro AR ZIP羊毛衣了。
请原谅我只拍了一张Satoro的照片,毕竟欧洲很冷,没事不会把外套解开来拍照好吗。
秋天这趟欧洲旅行,为了测试,从冰岛一路穿到苏格兰高地,连续三个星期都没有洗(也应该是因为冷到不想脱⋯⋯)。不仅完全没有异味,也没有一般羊毛会有的皮肤刺激感,而且温控效果一级棒,除了冰岛有两三天因为下雪冷到崩溃之外,其他时间穿着都非常舒服,完全发挥了美利奴羊毛衣的特性。
Satoro AR Zip在鸟牌底层衣系统里属于「Midweight」中等厚度等级,使用Nucliex™ STR 180的包芯科技,在纤细的180 g/m²美丽诺羊毛纤维里加入一条坚韧的尼龙丝线,如此一来,即使脆弱的羊毛断裂,里头的尼龙仍可维持完好。
依照官方提供的数据,可以提昇20%的强度,耐磨效果也能大幅提升50%。
Nucliex™ STR-180组成:81%美丽诺羊毛,12%尼龙,7%弹性纤维。
这个技术让Satoro有别于一般羊毛衣,洗涤不易变形,穿久不易破损,一举解决美利奴羊毛衣以往让人却步的缺点。所以同样一件底层衣,不仅有聚酯纤维吸湿、排汗、快乾的特性,更有羊毛引以为傲的温控和抑臭效果。所谓穿一件,抵三件。
一般聚酯纤维的衣服大概穿三天就会臭臭的,但这件Satoro羊毛衣经过三周的「洗练」,跑步、健行,水裡来火裡去,完全没有在衣服留下任何痕迹,是一个绝妙的穿着体验。
室外温度约五度,单穿一件Satoro加风衣,在冰岛雷克雅维克市区晨跑。
外面加穿一件登山衬衫,在雷克雅维克附近的Mt. Esja徒步。
冰岛南部的Skaftafell冰川徒步,温度约摄氏2度,单穿Satoro加一件GTX冲锋衣。
意大利北部的多洛米蒂山区,约摄氏0~2度,刚下过雨,Satoro+皮肤风衣+冲锋衣。
意大利Tre Cime di Lavaredo 拉瓦雷多三尖峰徒步,Satoro+皮肤风衣+冲锋衣。
苏格兰高地 West Highland Way徒步60公里,风强雨大又湿又冷,淋雨淋到有老外直接撤退,但如此的低温在行进间也只单穿Satoro+风雨衣,连中间层都省略了。
就过去的经验,羊毛衣的袖口非常容易穿松,始祖鸟有针对这一点做了加强。
胸口贴了一个口袋,单穿时可以放小东西,例如纸钞或耳机等小物。如果有穿这件衣服去跑步的话会特别实用。立领的位置适中,太低没效果,太高又显得闷热,这样的高度可以悄悄隐藏在外衣里。
女款把口袋挪到手臂,避免卡到胸部。胸线剪裁也略有不同,女款会做得更修身、服贴。
【结论】SATORO羊毛底层衣使用的材质和技术较高端,理所当然反映在价格上。或许不是一般人入手的第一选择,但如果常有出门多天数旅行,或是有纵走、多日徒步的需求,一件可以穿很久都不用洗的羊毛衣,实用性真的会比其它材质的底层衣高很多很多。
推荐给有进阶需求,或是已有购买一般排汗衣和抓绒衣的人,也许你衣柜里缺少的就是羊毛衣。PS. 穿过之后就回不去了。
3. RHO
RHO的读音近似「弱」,是Arc'teryx底层衣系统裡最厚最保暖的系列,属「Cold Weather」类别,专门用来抵御最寒冷的气候。有厚款的RHO AR,还有一直很热销的薄款RHO LT。
两款都是拉链立领,使用材质略有不同。LT款使用Torrent™ 190,AR款则是大名鼎鼎的Polartec® Power Stretch®,常被用来当作中层抓绒衣使用。
几年前趁户外用品店有折扣活动,跟我爸去挑了一些衣服,当时我买了Arc'teryx Gamma AR长裤,顺便劝我爸买一件RHO AR抓绒衣,颜色是高调又亮眼的黄,当时胸口口袋有做跳色,可单穿为底层衣,或是当作中层衣外穿。
Polartec®布料几乎称霸户外抓绒衣市场,也往往是品质的保证,而Power Stretch®则是其中设计用来应付高活动量需求的机能材质。透气、吸湿、排汗,四向弹性。内里的绒毛有足够的保暖效果,亲肤感很棒,穿起来很舒服;外层则有抗风、抗磨损的功效。
目前只有跟我爸借来试穿而已,还没有到户外的实测经验。不过以上次一起爬山的经验,当时二月,没有下雪,但是冷到帐篷内外都结霜。早起从营地上山,我穿着底层衣+抓绒外套+冲锋衣,但他只穿一件RHO AR而已。
「穿这样够烧(暖)吗?」我问他。
「烧啊!」他一脸你这什么问题的表情回我。
后来看见这件抓绒衣的出席率很高,每到冬天我爸必定穿上山。我想,这应该就是很保暖很好穿的意思吧。
有别AR款使用的材质,LT薄款使用的Torrent™ 190,以84%聚酯纤维和16%弹性纤维织成,吸湿、排汗、透气、四向弹性(弹性比RHO AR还好),外表柔软有光泽,内里用平织法,且有近似丝绒般的刷毛触感。加上Polygiene®银离子处理,有抑菌抑臭的功效。
雷克亚维克市区的晨跑,、热得受不了。
在意大利山区单穿Rho LT和一件GTX冲锋衣。
冰岛冰川徒步也是单穿一件RHO LT。常问她这样真的够吗?答案通常是:我还有点热。
在冰岛期间,大概只有这次遇到的下雪有真的冷到。虽然看不出来穿了RHO LT。
在苏格兰高地湿冷的低温环境下,若非下雨都是一件RHO LT+皮肤风衣而已。
雨大时才会穿上GTX冲锋衣。
比较一下男女款的差异,口袋位置不一样,胸线肩线的缝线更因应生理结构不同而作了调整。
【结论】RHO抓绒衣可当底层或中层,实穿性很高,是天冷时的最佳选择。
以上五千多字,其实还不足以把所有底层衣的要点分析完毕,所以如果以上的经验分享仍无法让你归纳出该选那一件的话,建议可以先从Phase SL圆领长袖下手,对产品有了信任之后再购买其他的系列。
而如果你只是单纯想多买一件衣服⋯⋯就选SATORO吧。推荐指数五颗星。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