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软壳衣的设计与功能应该是应用最广泛、出场机率最高的户外装备,但在潮湿多雨的山林环境中,硬壳冲锋衣已成为走入户外的必备衣物,动则三五百克的软壳衣物却往往在背包重量的取舍下,被遗留在衣柜里独自哭泣,或是沦为都市穿搭的最佳伙伴。
那风衣呢?闷热不透气、黏皮肤、没有弹性等等的既有印象以及更易被硬壳衣物给取代的功能性,以至于在山上,看到山友们穿着轻薄风衣的情形其实并不常见。
刚看到 Mountain Hardwear山浩 Kor Preshell Hoody (以下简称 Kor Preshell )的规格时实在有点令人摸不着头绪,140g不到的重量,轻量却又具有弹性还带有防泼水和易收纳的特性。看似软壳衣的设计与特性,却拥有风衣的轻薄优势,原网站更将它分类在lightweight jacket着实让人抓不到它的定位。瞄了一下使用的材质 Pertex Quantum Air,我心里大概有个底了,有Air这个字眼想必是在透气性上有些着墨。
材质
Kor Preshell 主面料使用了Pertex Quantum Air™ 20D 弹性抗撕裂尼龙 100%尼龙),这块面料拥有弹性、防泼水(DWR)、防风、透气、轻量的特性,而其中最特别的应该是它在防风与透气这两个天秤两端的特性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和常见的软壳衣面料差异较大的应该是Pertex Quantum Air™ 使用20D纤维,以拥有弹性的编织法织成布料,在重量上可以取得相当轻量的优势。而使用100%尼龙材质没有添加弹性纤维,避免掉弹性纤维容易勾纱或摩擦起毛球的问题产生,整体的耐磨性也是相当的高。
防泼水的效果经过实测,大部分的水珠都在第一时间就滚落离开布料表面,面对小雨的情境可以撑一段时间肯定是没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Pertex这间布厂在1970年创立于英国,后来2005年由日本三井物产买下,旗下产品都以专业的尼龙布料为主。例如最常见的Pertex® Quantum 是编织结构很密的布料,很常被各大品牌作为羽绒衣、羽绒睡袋或是各类中层衣物的表布,达到防风与蓄热性的效果。
Pertex® Quantum Air即是在Pertex® Quantum的基础下,提升了透气性与弹性、降低了蓄热性,让布料可以达到调节体温的效果。 Mountain Hardwear山浩旗下另外一件热卖的化纤填充外套 Kor Strata也使用了Pertex® Quantum Air作为表布,让温度调节更好而不易闷热。
Kor Preshell 特点
Pertex Quantum Air™ 20D 弹性抗撕裂尼龙面料
轻量、透气、防泼水(DWR)、耐用
两侧拉链插手口袋与内侧口袋
可自体收纳至内侧口袋
极轻量140g(男生M号)/121g(女生M号)
可单穿亦可与中层搭配
设计细节
剪裁
Regular Fit的标准剪裁搭配上布料本身的弹性,在活动时几乎不会有卡卡的感觉,而相对风衣的使用情境,相对宽松的标准剪裁也让透进来的风多一些降低不少闷热感。
男款跟女款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女款剪裁多了腰身的设计,像这样轻薄的外套,女生穿起来也不会显得像澎风一样虚胖。
帽兜
帽兜的大小适中,脸颊两侧有弹性带的设计让帽兜可以刚好浮贴在头部周围不易被风吹掉。前面拉链拉到最高时,帽兜下缘大约是盖到下巴的位置,当然也可以选择让下缘靠在脖子上。
口袋
Kor Preshell 并没有因为轻量而舍弃了两侧的插手口袋,对于轻装或是越野跑等行程置放一些小东西相当方便,当然拿来插手也是在理所当然不过了。
外套右边内侧内置了一个网布⼝袋,主要是用来反折收纳整件外套使用的,而这个口袋的大小可以轻轻松松放入一个6.1吋的iPhone 11,所以如果是外出旅行要放贵重物品也是没问题的。
袖口下摆
袖口一整圈都使用了弹性带的设计,下摆两侧也是相同的设计,穿脱很方便而且相对拉绳或魔鬼毡的设计来说也更轻量易收纳。
重量与收纳体积
实测我穿的男款S号仅126g,女款XS号仅113公克。自体收纳到内侧口袋时的大小大概就是一支手机的长宽而已,和我们携带的轻量防水外套在重量和收纳体积上还是有些微的差距,当然重点是透气性差异很大。
户外实测
这次将 Mountain Hardwear山浩 Kor Preshell 带来进行四天三夜的实际测试。本来就预期肯定是得被风吹日晒好几天,再加上相对复杂的路线组成,刚好可以好好试试这件外套究竟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应用机能,但回头想想却又默默觉得怎么每次我们测试装备都不小心带到这种很硬的行程里。
在行程开始前我想先说一个结论:这趟四天三夜的行程下来,日间行进时,我是100%的时间都穿着它,这代表着 Kor Preshell 的控温性真的超好,几乎可以全程穿着不用反覆穿脱了。
下雨天
第一天的行程由于起登时就已经是在下雨的情况,我把雨衣换成 Kor Preshell 撑着雨伞走。对于轻量化的玩家应该很熟悉,在树林没有风没有太多树枝树干及风险时,撑着雨伞走是相对透气且舒服的方式。
换上 Kor Preshell 加雨伞之后,透气性当然是好多了,而外套本身的防泼水也可以排除掉大部分滴到袖口或下摆的雨水,当然行进一整天,撑着登山杖那只手的袖口也难逃一湿。
第二天后的行程果然如天气预报一般晴空万里,由于今天已经在超过三千的海拔又是万里无云的曝晒环境,起登时我们就直接把 Kor Preshell 穿上,心想今天总算是可以好好测试一下这件外套的透气性了。
一路陡上基本上风不大不小,缓慢的行进速度加上太阳的曝晒,身体还是感受到些微的出汗,那种汗量大概就跟单纯穿底层衣服一样,而这一段穿着 Kor Preshell 走起来并没感受到多穿一层外套的那种闷热感,但是对于防晒和防风绝对是有超级大的助益。
比起之前行程若遇到这样的艳阳,我通常会穿上轻量的风雨衣做防晒与防风(因轻量化并不会特别携带软壳或风衣),但只要行进速度稍快走没多久还是会感到闷湿,很常得要穿穿脱脱或是拉链拉上拉下来调节。这几天穿下来 Kor Preshell 的透气性真的控制得非常好,大概就是几乎忘记自己有多穿一件外套的感觉。
虽然这几天白天太阳下的气温都在20度上下,微微流汗时被风一吹还是会有种背脊发凉的感觉。我们整路全程穿着 Kor Preshell ,很奇妙的是太阳在晒不会觉得闷热,当阵风吹起时也真的挡得住寒风,对于薄薄一层的轻量外套可以将调节体温变成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真的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惊叹 Kor Preshell 所使用的Pertex® Quantum Air这块布料,应用在这样的行程上说是黑科技也不为过啊。
多层次穿搭
当然轻薄的 Kor Preshell 并不是神器,天底下怎可能有一件底层加一件外层就可以搞定整趟行程这么好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认真黑科技麻烦告诉我们。这趟行程说真的要穿到行进保暖中层的机率真的很低,我想应该只有10%左右的时间吧,但总还是有需要蓄热保暖的时候。
譬如说傍晚时段,气温低了不少,这次白天行进间最低温度大约落在5~10度上下,穿上透气的保暖衣物搭配 Kor Preshell 的防风性能真的是绝搭。
这次我们两个选择的行进保暖中层有很大的不同,我比较怕热怕闷所以选择透气抓绒外套,女友则比较保守而且对于防风性还是有所顾忌,所以她带上常穿上的轻量化纤填充的保暖衣做中层。
我的中层透气性非常好,可以说是没有表布的抓绒外套,所以搭配上 Kor Preshell 刚好是加上防风表布的概念。而将保暖与防风分开成两件衣物好处是我可以依当下环境使用不同的组合搭配,像这次的行程来说,九成的时间我只需要防风与透气的 Kor Preshell 即可,而保暖层在需要时可以加在里面。
女友的中层不但有40g/m2的化纤填充而且还有抗风的表布,当然在重量上比较重了一些而且透气性也会比我的中层要差,如果直接穿着中层在稜线上晒太阳肯定是会热到流汗的。但莉莉安选这样中层的好处是,冷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有防风表布的中层套在 Kor Preshell 外面,而当气温升高也只需要将中层脱掉又回到仅有 Kor Preshell 的透气舒爽,在穿脱上相对快速许多。这样的搭配组合,行进间气温5度也没问题。
结论
原文官网写着 “你可以称他是一件超轻量软壳衣或是超透气风衣,又或者 Kor Preshell 就是一件多功能性的弹性外套。” 究竟要把它当成软壳衣还是风衣似乎也没这么重要了,我们认为他是一件轻薄舒适又相当容易搭配使用的外套,无论是穿着或是带在身上几乎毫无负担,而且舒适的程度甚至会忘记有它的存在。
轻量、弹性、防泼水、可自体收纳这些规格上的事情对 Kor Preshell 来说其实都是小事,真正让我们印象大好的是他在抗风性与透气性间真正地取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所以整趟行程行进间我完全没将他脱下来过,如果再善加利用他的特性搭配上适当的透气保暖中层,相信在国内绝大多数的山径上都非常适合,而且出场机率极高。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