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正题前,先沟通一个概念。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纬度、气候带、海拔分布等,接触户外的方式就会有所差异,所以每个地区的户外装备、服饰发展皆有各自的特性,仔细研究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比方说,阿尔卑斯山脉是现代登山运动的发源地,早年世界顶峰首攀纪录的缔造者也大多来自欧洲,所以欧洲内陆户外品牌以技术型攀登工具和耐用、扎实的服饰为主,Mammut猛犸象就是一个代表。(若再分细一点,北欧品牌多数标榜环保、永续,南欧品牌重点是靴子和金属工具配件)
而美加这种国土面积大的国家,气候晴朗干燥,户外运动以徒步登山为主,所以蓬勃发展的是适合长距离多天数使用的轻量化户外装备,许多知名轻量化大品牌发源地也都在美国。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状况要解决,因此不难理解,以湿冷多雨恼人气候闻名的英国,当地户外品牌端出来的拿手好菜会有什么卖点?
不意外,当然是防水。
这是2017年十月到苏格兰拍的照片,走三天淋三天,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英国的防水制品会如此出名。
回到正题。本文的测试对象是英国户外品牌Rab Downpour Jacket。downpour一词有阵雨、暴雨、豪雨和倾盆大雨的意思,顾名思义是一款有优异防水功能的防水冲锋衣外套。
测试环境
行程:最短单日,最长连续六日。
气候:寒流、阵雨、阴雨、雪地、强风。
时间:三个月。
材质
解析一件户外服饰,基本还是得从材质开始介绍。Rab是英国的户外品牌,搭配同样来自英国已有近40年历史的Pertex防水布料可说是相得益彰。(照片看起来这么脏是因为钻了好几天的山,沾了一身的泥巴)
注:生产Pertex的Perseverence Mills公司在千喜年遭遇财务危机,于是来自日本的日本三井物产取得商标开发及经营权,并于2007着手开发Pertex Shield防水布料,标榜轻量、环保,才使Pertex能继续在户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Pertex布料大家应该不陌生,许多高端户外服装如羽绒、睡袋或帽子等配件都可见到那熟悉的户外品牌LOGO。如同Gore-Tex、eVent或其它机能科技布料,是许多大的户外品牌长期合作的对象,品质绝对可以信赖。
而如同一开始提到的概念,每个地区的品牌皆有其发展重点与特色,布料也不例外。Gore-Tex强调高品质的防水效能并兼顾耐磨、耐用;eVent则是强调透气性;而Pertex的DNA就是轻薄、轻量,适合快速度的运动使用。
Rab Downpour使用的面料是Pertex Shield Plus,结构属2.5层的透湿PU贴合薄膜,耐水压20,000mm,轻薄、柔软,甚至带有一点点弹性,穿起来没有硬邦邦的触感,而且收纳体积小,适合诉求快速、轻便的运动模式,是很多越野跑风雨衣或防水小帽爱用的布料。这样的设定非常符合Downpour在Rab防水外套系列中的入门定位。
一件防水外套的优劣并不在于防水性能,因为若将数据摊开,几乎都有耐水压10,000~20,000毫米的实力。户外驴友们都很聪明,一般来说不会把钱投在低于这表现的外套,否则大家穿普通的雨衣上山即可,何必花那几千块。(而且事实上,耐水压10,000毫米就很够力了,超过这数字的降雨根本是水柱)
防水外套要比较的是透湿性和防守能力。
透湿性很容易理解,湿字代表身体产生的汗水和外套内部反潮的湿气,透湿性就是将湿气排到表布以外的能力,Downpour有20,000g/m²/24hr 的效能。穿过冲锋衣都知道,很容易把汗水闷在外套内层,因此透湿能力越好,穿起来就越舒适。
但,老话一句,数据是拿来参考的,湿不湿、闷不闷,自己身体的最清楚,而且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要比真的比不完。连续降雨三四个小时后,雨水、汗水和泪水,已经没有人可以分辨了。记住一个不变的道理:即使穿再牛逼的防水冲锋衣也一定会湿,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因此我更在意的,其实是上面提到的防守能力,意思就是不依赖布料本身的防水效果,而是以剪裁设计来阻挡雨水从缝隙渗入的能力。防守得好,保持干燥的时间就能延长一些。说得有点抽象,简单来说就是领口、袖口、帽兜、拉链等细节的处理如何防堵雨水?
这要进入下一个话题来讨论。
结构
领口有弹性绳,帽子戴上后拉紧可防堵雨水灌入。(另外分享一个小技巧,脖子戴一圈魔术头巾效果更好)
帽子整个戴上的包覆性很好,是立体式结构。后脑勺有调整带,方便使用者细部调整,风大时拉紧就不会被吹开来了。
帽檐有少见的内建软铁丝设计,可以自由调整弯折。
下摆可收,如果你底层中层长度较长,可以收紧后把衣服藏在里面,不仅增加防水性,也提高防风保暖度。袖口有魔鬼粘,束紧后手举高也较不容易渗水。
不管是哪一种材质的防水布料,透湿的速度绝对都没有人体制造汗水来得快,为了加强通风、透气,有条腋下拉链是很常见的做法。但。并不是每一件风雨衣都有这条拉链,有些标榜轻量的外套会直接取消这个设计。
中间的大拉链并不是防水拉链,所以Downpour有缝一条挡片来防堵雨水,并在头尾两端设置钮扣加强固定。
未戴头盔的包覆性很好,只要细心调整,雨水是很难灌进去身体里的。好的冲锋衣和正确的穿法,就能让你一边淋雨还一边露出这种开心的笑容。
内部的防水贴条每一个地方都检查过,没有乱来,外部缝线也都稳稳当当地落在该有的位置。
用电子秤称重,女款US S是268.5克,男款US M是313.5克,重量表现很不错。(简单做个比较,一件2.5层Gore-Tex Paclite外套大约400克)
左侧口袋有双向拉链,将整件外套自体收纳后的比例如上图(手机是iPhone 6s)。男款有多个吊环,女款没有。
如果喜欢外观再俐落一点的款式,Rab也有升级版的Downpour Plus,把挡片拿掉,中间加上一条防水拉链,并在细节处做了补强。(PLUS看起来好像真的更帅了)
实测心得
以下针对几种不同环境发表实测心得,顺便分享一下冲锋衣的穿搭。
郊山
只要有空就会到市区周围的小山上走,说实在话天气都非常晴朗,Downpour无用武之地。只有在聚兴山那边淋到一点小雨。虽是冬天但温度不低,仅穿一件薄底层和外套上山。阵雨的时候穿着防雨,雨停时穿着防风,只有爬阶梯的时候很喘,需要把腋下拉链打开通通风。
中级山
2018年的2月,年前,在一波超低温寒流的冬雨之中,我们出发启程,走一条总长约400公里,我们取中段的100公里的路线,原本以为这种低海拔路线难度不高,但是牵扯到寒流、冬雨、中级山这几个关键字,再怎么简单的路线也会变得很辛苦。上路后果然如预期般,一路上雨水泥巴相随,脑袋常常放空、恍惚、眼神呆滞,走六天、淋六天,老天爷一天都没有放过我们,Downpour雨衣也几乎没有脱下。
气象预报是五度,但体感肯定接近零度,在这种凄风苦雨的天气徒步,让之前感叹因为天气过于晴朗而无法测试冲锋衣的我,只能无奈接受。
前四天公路混合步道的路线还算轻松,底层衣+中层+冲锋衣走来轻松惬意。但最后两天进入路迹较不明显的土路、古道,在竹林里穿梭的时候雨水可是从四面八方进攻,Downpour才终于有失守的迹象,胸口出现一道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的印渍。
这次淋雨的愉快经验终于让我正式体验到Pertex Shield的材质特性,以及Rab Downpour的防水功力,对它信心大增。简单两个字:满意。
雪线之上
第五次走雪线,其中有三次是雪季,其中两次运气不错有走到主峰。包括年后这一次。
如果Downpour在中低海拔闯荡过了,雪季上雪线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也顺便测试戴上头盔和帽子后,脖子转动的灵敏度。实际心得是,外套虽有预留头盔的空间,但好像还不够大,呆呆还能将拉链拉到底,我只能拉到喉头的位置(可能我头比较大)。不过头部摆动幅度算不错,视野受限不多。
虽然是轻松简单的传统路线,但还是得跟着向导踢雪阶慢慢走。一路晴朗无雨,艳阳高照,Downpour只是拿来当作外层防风。第二天才遭遇风雪,维持羊毛底层加化纤中层加冲锋衣的穿法慢慢走,颗粒状的白雪打在外套发出滴答的声音颇有情趣。
海拔下降后,浪漫的降雪渐渐变成雨雪混合,身体依然维持干爽。但是在走出雪线后,雨势变大,整条裤子(没穿冲锋裤)全都湿透,打开外套发现里面还是干的(只有汗水累积在中层),用抹布把外套擦干,不到一小时整件就恢复干爽状态。
骑行
有时候看天气不错就会过去骑车看夕阳,习惯带一件风衣保暖。Rab Downpour定位为户外徒步登山用,不过它的后下摆可盖到臀部上方,骑行时弯腰时不会漏风,很适合通勤的骑友使用。
优缺点
硬要挑缺点的话,我觉得版型稍微偏大,穿起来没那么俐落。另外,由于Pertex布料较软,所以偏好硬挺外套来修饰身材的人也许会觉得不大习惯。每个人的身材条件不一样,建议试穿看看比较准。
Downpour冲锋衣裤的搭配。(上衣M,裤子S)
后记
从入手到测试完成,足足花了三个月,大约一百天的时间。这过程其实并不轻松,毕竟冲锋衣就是要在雨天环境测试才合理,但为了测冲锋衣而去淋雨爬山实在太过矫情,加上天气一向晴朗,要测出一件冲锋衣的心得真是煞费苦心。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