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有着岁月痕迹的地理杂志,是Dakn认识外面世界的少数信息通道。
5年多前,因缘际会之下,我在尼泊尔萨加玛塔,踏上了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称珠峰)的 E.B.C 徒步路线。并且认识了我此生的第一位夏尔巴人朋友Dakn 。
为何我会去E.B.C?只因从成都飞往尼泊尔时,朋友发来信息告知我:尼泊尔最有名的就是E.B.C 徒步路线(注一),都到了尼泊尔,不上山就太可惜了!朋友的这信息,就让我傻傻地上山了其实在此之前,我对这条徒步路线真的一无所知,连 E.B.C 就是 Everest Base Camp 的缩写都不晓得,实在有点无知到可笑。
或许是因为当时对喜玛拉雅山脉的陌生,少了点终于亲自踏上向往已久的、世界知名高耸山脉的感动,如今即便 5 年多过去了,留在心里最让我动容、甚至有些感伤的,不是自己的成绩,而是夏尔巴人(藏文:ཤར་པ)的艰辛。
从尼泊尔回国后,只要是和这座喜玛拉雅山脉有关的书籍、报导、文章和电影,我都会加以涉猎然而其大多数内容,讲的都是雪山的峻美,和征服者们的奋斗与骄傲,却鲜少提及夏尔巴人被遗忘的荣耀。
因此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中,我想要特别讲讲夏尔巴人向导的故事:
海拔 5,000 米,与 Dakn 的相遇
多亏在户外运动登山网上约到资深登山爱好者一休,在他的带领下,我这傻子才能顺利平安地归来。在一休专业的路线规划下,我们走了和大多数人原路往返不一样的路线是一条逆时针行走的大环线,一次就能看遍 E.B.C 最美的景色,也把最难走的路都走完了。
途中两次半夜,爬上海拔 5,000 多米的山顶等待日出,穿上冰爪翻越冰山,也用双脚穿越冰川。这样的大环线我们只用了 12 天,大约是原路往返路线所需的天数不是我们身强体壮到让人难以置信,而是被高山狠狠修理到体力耗尽,继续在海拔近 5,000 米的木屋再住上一晚,真会小命不保了,只能头也不回地落荒赶路逃下山!
在海拔 5,000 米以下的高度, Dakn 身上只穿着一件雨绒外套、宽大的牛仔裤和脚上的拖鞋:长年的负重徒步,让他脚后跟的茧已结成厚厚一片;寒冷再加上干燥,茧上的裂痕更已形成一道道深深的疤痕。
在近海拔 5,000 米,气温绝冷又常刮起强风下,Dakn 才会再加上一件外套和能防风的登山裤这件登山裤还是在南池市场要出发时,在老婆的督促下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买下;也终于换上了运动鞋,只不过这鞋是破损的。
高山夜的寒冷,即使穿上包覆好的登山鞋和厚厚的羊毛袜,脚都还会觉得冻,更何况 Dakn 那已破损的运动鞋。
各国登山客齐聚欢笑的木屋里,沉默而坚毅的夏尔巴男孩
高山徒步的第八天,从有最美湖畔之称的 Gokyo 顺利翻越 Cho la 冰山来到宗格拉( Dzongla):夜晚宗格拉的木屋是热闹的,满屋近 20 多名各国的登山客,对明日即将翻越 Cho la 冰山正热血地喧闹着相较之下,与登山客们逆向,刚从 Cho la 冰山翻越过来的我们,已疲倦得无法提起精神、融入这海拔 5,000 米上难得的酒喧,三人早早入房,躲在睡袋里对抗寒冷,期盼能有一夜好眠。
隔日天未亮的清晨 5 点,木屋内的各国登山客,已陆续着好装备到餐厅用餐,要赶在天一亮就出发翻越 Cho la 冰川,以便在天黑前到达 Gokyo 。
客满的餐厅,只有夏尔巴老板夫妇两人在张罗:老板娘在厨房准备早餐、老板负责外场。在登山客稍不耐烦的催促声中,夫妇两人忙到焦头烂额,老板娘对老板的责备声也更大了。昨日翻越 Cho la 冰川的疲倦,让一休决定今日好好休整后再出发,以致让我成为在那匆忙喧闹餐厅里最悠闲的人。
将要翻越辛苦的 Cho la 冰山,似乎燃起登山客们的肾上腺素,他们彼此兴致高昂地大声交谈,所有的人都未发觉夏尔巴夫妇年约四、五岁的男孩,就默默坐在角落他懂事地收起因喧嚣而受惊的泪水,眼巴巴地望着父母忙进忙出。
待忙碌的喧闹终于转为悠闲的宁静,木屋老板终于有时间照顾被晾在一旁的孩子他露出笑容,细心地帮孩子整理衣服,阳光从窗户洒下照亮他们的身影,这一刻很美、很美。老板娘也围过来,收起工作时急促的神情,把小孩逗得乐开怀,而她的笑容比孩子更灿烂。
Dakn这时走进餐厅,窃笑地将我带到餐厅外面,从雨绒外套下,拿出一本有着岁月痕迹,应是登山客留下的《国家地理杂志》我们一起翻阅这杂志,才翻没几页,Dakn 就被杂志上的照片吸引住了他看着海狮的照片笑了起来,翻到美丽花海的照片时,更着迷地盯了许久,甚至还伸手摸了摸照片上的花朵。
Dakn 问我:你有看过这么多的花朵吗?外面的世界,花都是这么茂盛和美丽吗?而我有限的英文词语,无法好好回答,只能微笑地拼命点头。Dakn 又继续低头掉进花海照片中的绚丽,阳光照在他此刻显得单纯、好奇而不再沧桑的面容上。
我看到这景像,心酸了,才渐体会夏尔巴人是多么珍惜这高山上所有的物资,他们为登山客付出了劳力、青春,还有自己捨不得使用珍贵的资源,他们的艰辛又有多少留在来来去去登山客的心里呢?
人力在此地,与收入是如此地不成正比
每当问Dakn冷吗?累吗?他总带着一贯缅腼的笑容说:(向导)这活和年轻时的工作相比,已是轻松的。 Dakn 说起自己年轻时的工作,是运送物资到大本营。又说因为长期背负难以承受的沉重的水和食物,让现在的他,已无法再从事负重过高的工作。我无法想像,连夏尔巴人都难以承受的重量,到底是有多么沉重?
而 Dakn 一日的薪质约100多元,这在国民平均年收只有730美元的尼泊尔虽已是非常高的酬劳,我还是觉得这收入和体力负荷完全不成正比而且登山季在一年之中也只有短短的四个多月,登山季外的气候又更加寒冷,生活自然更加不易。
在这座高山上,所有食、衣、住、行所需的物资,都是先运送到卢卡拉机场,再由人力或牦牛运送上山在海拔 4,000 米以下的物资运送,多由应该还要在学校上课的夏尔巴青少年负责运送,海拔 4,000 米以上的物资,再由如 Dakn 当年的青年一一背负上山。
由于商店、旅馆的物资运送不易,当然喜马拉雅山区的物价,会比加德满都再贵上2到3倍,例如一瓶可乐,就要价约30元。夏尔巴人的收入相较之下是如此低廉,日常生活的物价却同样高昂甚至他们修建房屋的建材,也得靠人力背负运送。
常看到夏尔巴青年在上坡的山路上,满头大汗、咬牙切齿地奋力踏下每个步伐,而他们肩上背覆的重量,必然会随者年纪增长而更加沉重。同时,每往高山踏出一步,就是离学校更远一步。
对世代居住于此的多数夏尔巴人而言,如今唯一清晰可见的未来,就是服务来自各国的登山客们:自幼开始背负物资、在美丽雪山前日复一日地扛起重担,直到年长体力衰退。体能较佳或较幸运者,成年后就能开始带着登山客上山的工作他们唯一能够让生活更好的方式,就是从事协助登山队珠峰攻顶的高山向导和背伕工作。
浪漫伟大的征服故事背后,那些难以走出雪山的无名英雄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带着各有不同,或浪漫、或伟大的动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挑战圣山,来换取荣耀、实现梦想,或为人生立下一个里程碑。
而夏尔巴人冒着生命危险走上生命的禁区,只是为了赚取相对更高的酬劳,用以照顾年老的双亲,或让孩子有个走出雪山、接受教育的机会。当中极少数人,甚至有机会开间接待登山客的高山旅馆,以真正改变宿命般的生活。
每年,总有无数登山客来到这座让人向往的高山,在雪山前辛苦的体验几周高山生活,带走美丽的照片和动人的故事回到家乡,向人展现千里之外的美景但长居此地的夏尔巴人却难以走出这座山,走进舒适安全到让我们厌倦而向往原始高山的文明之中。
我常在想,藏民和夏尔巴人尊崇神圣的珠穆朗玛峰,亦即大地之母的圣山,却为何允许人类踏上山顶?也许是这座圣山,对生活在山脚下的夏尔巴人来说,的确展现了某种慈悲的照顾,让艾德蒙.珀西瓦尔.希拉里(Edmund Percival Hillary)和丹增.诺盖(Tenzing Norgay)成功登顶后,开启了珠峰登山、徒步热潮至今,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世人们,带着人定胜天的信念来挑战高山,进而也让夏尔巴人有了增加收入的工作,和改变生活的机会。
这世界最高峰,也为尼泊尔政府每年带来可观的税收。只是,如今实在很难去衡量,这可观的税收、与更多的收入,对比其劳力的付出与承受的风险,最终是否真正地改善了夏尔巴人的生活。(注二)
注一:
在 1852年英国人发现这座世界最高峰,1856 年就用测量局长的名字 George Everest 将这座高山命名为 Mount Everest。海拔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名号,吸引许多西方的登山客,想尽办法登顶此座山峰在那西方强权四处掠夺的殖民时代,征服从海上、陆上和所有较西方文明落后的国家,一直延伸到这座绝美的高山。在当时, Everest 这名字也渐取代藏人和夏尔巴人所尊称的珠穆朗玛峰(藏文:ཇོ་མོ་གླང་མ;藏语拼音:qomolangma)。
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珀西瓦尔.希拉里(Edmund Percival Hillary)和夏尔巴高山向导丹增.诺盖(Tenzing Norgay)第一次成功踏上山顶,掀开祂神秘的面纱和直探众神住所的美景后,至今吸引无数的世人,磨拳擦掌渴望一探众神的最高山巅,在地球的最高点留下征服的足迹。即使无数的登山家葬身在寒冷的山壁上,也抵档不住人们攻顶的野心和慾望。
珠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和中国交界处,在艾德蒙.珀西瓦尔.希拉里第一次由珠峰南坡尼泊尔境内开始的登顶路线,亦成为后世许多登山家们仿效的路线。目前地球上共有 14 座海拔 8,000 米的山峰,其中 8 座均位在尼泊尔境内,喜玛拉雅山脉上更有无数高耸的雪山。
高山自此为尼泊尔带来无数观光客,即使没有傲人的勇气、体魄和金钱挑战珠峰攻顶,在喜玛拉雅山脉徒步到海拔 5,000 多米的珠峰山脚下,亲身一探世界最高峰的身影,这条 E.B.C(Everest Base Camp)路径,亦成为尼泊尔闻名世界的徒步路线。
注二:
在 2014.04.28 在大本营前往一营的昆布冰川上发生了雪崩,造成高山夏尔巴背夫共 13 人丧生,《国家地理杂志》 2014.11 月刊上,做了专题报导,标题是〈珠峰最黑暗的一天〉,详细报导意外发生的原因:昆布冰川是座缓慢活动的冰川,不时会发生雪崩,唯有在半夜气温绝冷时,才能攀爬运送物资。意外那天运送进度缓慢,以至于当天亮气温上升时,夏尔巴人还未顺利通过冰川上的危险区域,便发生大雪崩造成这场意外。
这是夏尔巴人生活现状,被世人广为关注的短暂时刻。登山界常佩服也羡慕夏尔巴人天生就能背负沉重装备,能轻松游走在令人咋舌的高度但即便世代生长在高山的夏尔巴人,其实和我们都是同样的血肉之躯,怎会感受不到疲倦和寒冷呢?他们的坚毅,都是为了讨生活而磨练出来的。
0条评论